大家熟知的知網平均要在論文釋出後的三個月左右,才會將其正式收入進網站中。
此前徐雲已經提前架好了梯子,因此很快他便刷到了《NUCLEIC ACIDS RES》主頁更新的最新一期論文。
隨後他緩緩的將滑鼠往下拉。
“DDInter: an online drug–drug interaction....不是這篇....”
“synthetic binding protein....也不是....”
“zoujinbukexuezhenhaokan....也不是....”
“Effect &nidacloprid on Periplaneta&nericana...找到了,就是這篇!”
找到自己的論文後,徐雲立刻點了進去。
他所登入的賬號是科大的官方號,因此不需要付費便可以直接進行全文閱讀。
“PERIPLANETA AMERICANA,s to Blattaria and Blattulidae,is a worldwide urban pest......”
“.....This kind of pest not only pollutes.....”
&nature&nales of PERIPLANETA AMERICANA release two types of sex patile sex atteaquinone(3,6dioxocyclomet&netbutanoate......”(怕被水灌水再解釋一下,7個英文才等於一個漢字,標點符號是不算的)
數分鐘後。
徐雲滿意的從螢幕上抬起了頭。
《NUCLEIC ACIDS RES》的排版水平很高,大部分內容都和終審一致。
只有極少幾處地方被進行了簡單修改。
這些被修改的內容並不影響閱讀,反倒更適合西方人的語義。
看得出來,期刊方面在重視度方面還是拉滿了的。
當然了。
其中很大部分原因要歸結到田良偉身上,Hindex77的含金量果然恐怖如斯!
而就在此時。
徐雲放在一旁的手機上,忽然彈出了兩條微信資訊。
其中一條的傳送者是小榕:
“徐博士,你讓我提前埋在《NUCLEIC ACIDS RES》主頁上的VUE鉤子有回饋了。”
“十分鐘內,霓虹IP訪問記錄18個,老鷹11個,德國6個、高盧和意呆利4個,其餘各國也有零星記錄。”
“伱的論文位置在主頁第十一篇,但十分鐘內的點選量已經超過了前兩篇的總和。”
“很明顯,一場看不見的戰爭已經打響了。”
而另一條微信的傳送人,備註則是【科大新創基金鄭祖】。
【科大新創基金鄭祖】:
“徐博士,生產線已運抵了廬州,可以準備進行生產驗收了。”
........
注:
月初立了三個目標,第一個已經達成了,1500可能有點難,但1000卻很接近。
別忘了,8號前月票有1000的話,整個月有加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