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可是他頭一次在一區期刊上發文,內容還是這輩子才接觸的生物學。
雖然《NUCLEIC ACIDS RES》在業內的地位遠遠比不上CNS,但它的影響因子擺在那兒呢。
很多時候。
一些頂尖大學的教授耗時整整一兩年,才可能被《NUCLEIC ACIDS RES》收錄一篇論文,發刊時甚至可能獲得學校網站的大封推。
這輩子徐雲主專業轉投生物,能在24歲便以一作身份釋出一篇《NUCLEIC ACIDS RES》,要說心中沒點波瀾那是不可能的。
“可惜這次的內容是吡蟲啉.......”
影片對面。
田良偉又想到了什麼,略微有些遺憾的嘆了口氣:
“縱使這是第五代的研究報告,也仍舊註定它的商業價值要高過學術價值。”
“引用價值必然不會太高,圈內的討論度也必定有限,如果是呋蟲胺就好了......”
徐雲知道田良偉這種老一輩人都有種名大於利的觀念,便主動解釋道:
“害,老師,商業價值高還不好嗎?我還巴不得沒人引用呢。”
“雖然咱們的產品在消殺領域註定一開始就會被狙擊,但相對其他行業來說關注度已經很低了,這是好事。”
“俗話說得好,廣積糧,緩稱王嘛。”
“況且您要學術價值還不簡單?咱們在研究的新種微生物如果能順利商業化,獲獎可能還是很難,但上篇《PNAS》還是有把握的。”
“你啊你......”
田良偉笑著用食指點了點徐雲,沒說重話,但顯然不太看好自己學生的樂觀心態。
《PNAS》是一本老牌綜合性期刊,一般作為中高檔的分水嶺,在很多鍵仙的嘴裡經常被稱為‘水刊’。
但實際上《PNAS》水不水,主要看你有沒有老鷹那邊的院士關係:
老鷹的院士有權在《PNAS》上透過“內部渠道”遞交最多4篇論文,並且這個非常規渠道允許作者選擇讓誰來評審自己的論文,以及如何答覆評審者的意見。
因此很多人將其視為老鷹的院士內部俱樂部。
但對於沒有老鷹院士關係的人而言,《PNAS》的難度就非常非常高了。
可以這樣說。
有老鷹院士關係的話。
發文難度約等於《scientific report》。
但若是沒有老鷹院士關係。
難度就會約等於《nature&nms》。
因此在田良偉看來,徐雲的這番話確實是有些過於樂觀了。
沒辦法,畢竟他不知道徐雲有光環嘛。
而就在二人聊天的間隙,時間終於緩緩來到了燕京時間上午8點。
約翰牛和BJ時差為八個小時,此時也恰好是約翰牛時間的凌晨0點。
幾乎在指標走到8點鐘的一剎那。
徐雲和田良偉齊齊禁聲。
相隔兩地,卻同時按下了《NUCLEIC ACIDS RES》主頁的重新整理鍵。
發刊日凌晨的期刊主頁,這是除了樣刊之外能看到最新論文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