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在座椅上安排了兩隻巨大的風箏。
這樣既可以使他持續的飛行,也可以使他平穩的降落。
後世赫赫有名的錢老,曾經這樣描述過陶成道飛天時的場景:
“當時他的僕役隨從心驚膽戰,但在面對周圍人的擔憂時,陶成道卻仰天大笑說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來的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人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爾等不必害怕,快來速速點火!”
僕人們見狀,只好按照陶成道的要求點火。
片刻過後。
隨著一聲巨響。
陶成道被火箭的推力帶到了天空。
接著陶成道所設計的第二階段方案, 火藥被引燃, 以此來繼續提高裝置昇天的高度。
然而正當地面上的弟子、僕人們歡呼雀躍時。
只聽見一聲震破耳膜的爆炸聲。
天空中陶成道和他的裝置變成了一個火球, 迅速的從空中墜落…
人類第一個想利用火箭推力升空的“宇航員”就此犧牲,陶成道的弟子與僕人們將其埋在了萬家山上…
但陶成道雖追尋夢的路上不幸逝世。
他的英雄事蹟卻一直在激勵著我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還贏得了如今世界航天領域的認同。
國際公認他是歷史上第一位使用載人火箭嘗試飛天的先驅,國際天文聯合會還將月球上一處環形山命名為“萬戶”,以此來紀念這位偉人。
如果說王稟、宗澤、張叔夜代表著華夏的氣節。
那麼陶成道身上體現的則是先賢們求知探索的精神。
而這些先賢的身影之中,自然也少不了老蘇這尊1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每每仰望天穹之時,他的心中都會有個想法:
如果人能飛到天上俯瞰地面,那該是一副多麼美妙的場景啊
壯麗山河,世間百態,皆可盡入眼底。
因此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便嘗試著過做一個木鳶,想要藉助風力達到上天的效果,去試著征服天空。
奈何缺乏足夠的知識理論,木鳶昇天的想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如今隨著自己軀體的老去,老蘇心中已然有了預感:
自己時日無多,這個執念多半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自己或許只能在一兩年後,帶著遺憾告別人世
但他沒想到的是。
隨著徐雲的出現,某些事情似乎隱隱約約的出現了變數
飛機?
是指飛行的機輪,或者飛行的機械?
無論是以上哪種可能,它真的能將一個人帶到天空?
要知道。
一個成年人的體重輕則百斤,重可達二百餘斤。
算上承載物的重量,最保守估計也有200多斤吧?
這般重的物體,憑什麼讓它能飛起來?
可徐雲之前已然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這番話的可信度還是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