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老蘇則順著這番話,朝小趙詢問起了宮中的情況, 畢竟小趙剛來沒多久,他也沒來得及詳細打聽內情:
“簡王殿下,敢問太后鳳體如今安好?”
小趙聞言沉默片刻, 臉色隱隱灰暗了少許:
“太后眼下雖已甦醒, 但鳳體依舊欠安, 每日要臥榻接近十個時辰, 情勢...不太樂觀。”
老蘇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又問道:
“太醫那邊怎麼說?”
小趙緩緩撥出一口濁氣, 搖了搖頭。
雖然沒有說話,但這舉動本身便是一個回答。
很明顯。
作為後輩和利益相關人士,小趙在某些方面不能說的太直白, 但太醫方面顯然給出了一些不太好的判斷。
這次向太后雖然被成功搶救了回來,但下次呢?
沒有人能打包票。
實際上。
小趙有句話沒有說出來:
根據他從一位親信太醫那兒得到的訊息, 向太后大機率撐不過三個月。
向太后一旦故去,屆時趙佶沒有了掣肘, 自己恐怕就麻煩了。
因此在過去這些天,小趙可謂要比太醫還忙碌。
除了侍奉向太后外。
他還要思考自己接下來的選擇, 同時每日還必然會與趙佶進行接觸。
一番折騰下來,小趙的精神狀態肉眼可見的萎靡了不少。
如今小趙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趙佶生性柔(ruan)和(ruo),即位至今倒也沒太動過殺伐。
加之他和自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趙佶對自己的母親朱氏也還算不錯,時常前去請安。
因此在自己明顯退讓的前提下,趙佶頂多就是削減一些例錢, 傳些陰陽怪氣的流言,應該不會對自己下狠手......
吧?
想到這兒。
小趙不由微微嘆了口氣,將這些心思暫且拋後,對徐雲問道:
“王公子, 不知望遠鏡的製取進度如何了?”
徐雲沉吟片刻,答道:
“回殿下,筒身目前已經制作完成五分之一了,鏡面則要慢點,總共大概還要二十多天才能完成。”
此前提及過。
徐雲設計的望遠鏡直徑接近一米,長度在十米左右。
說來也巧。
徐雲上輩子在寫的時候,曾經也寫過類似規格的望遠鏡,當時還有讀者提出過“你知不知道這對基座的精度要求啊”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