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肌纖維、紅細胞、白細胞、彎曲桿菌、大腸桿菌、酵母菌,等等。”
他說著走到繪圖邊,指著其中一枚比較大的顆粒道:
“此物便是澱粉顆粒,它與肌纖維、脂肪等都是糞便中正常的代謝產物之一。
唔...不過這份樣本中的顆粒數量似乎也有些多了。
估計是這頭驢的腸胃可能不太好,可以讓它多幹點活,運動運動腸胃。
總而言之。
這些澱粉顆粒不能算是生命,只能算是物質。”
老蘇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物質的概念他在大蒜素那會兒就聽徐雲介紹過了:
“原來如此。”
接著徐雲又將指頭一挪,指向了另一個小點。
雖然老蘇所繪製的影象沒有上色,但從數量以及外觀上還是很容易能分辨出它的來歷的:
“此乃白細胞,也就是動物體內常見的一類細胞。
按照風靈月影宗的手札記載,此細胞乃是人類身體中一道關鍵的防護壁壘,可以吞噬一些帶病體。
但若是數量太多, 也可能引起一種血癥。
患此病者, 渾身時常發熱, 肌體各部位都容易滲血,藥石難救.....”
血癥。
也就是古代白血病的一類說法。
當然了。
古代醫學由於認知問題,基本上將所有和血液有關的病都歸屬到了血癥中。
嚴格意義上來說。
白血病和血癥屬於子集與合集的關係, 不能對等。
但徐雲並沒刻意的去糾正這點,畢竟有些概念還是讓老蘇或者老蘇後人自己去發現為好。
反正有了顯微鏡這個神器, 未來醫學的發展是可以肉眼預計的——至少短期內肯定如此。
白血病、菌血病之類的症狀被發現並且歸類, 說白了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而就在老蘇努力著接受這些概念的同時。
一旁始終沉默的王越看著拓圖, 腮幫子抽動兩下,忍不住插起了話:
“小王, 按你所說,糞水中含有大量的致...致病菌,對吧?”
徐雲點點頭:
“沒錯, 糞水可以算是致病菌數量最高的幾種生活物質了。”
王越又問道:
“”那麼小王, 當初王某所染之病, 又是何種病菌所致?可在圖上?”
王越說話的時候目光絲毫不離畫紙, 恨不得將那種病菌從中拉出,與其大戰個三百回合。
徐雲見狀不禁啞然, 出聲解釋道:
“中侯大人,您當初所得的乃是菌血症,致病菌的可能性有很多種。
但不出意外的話, 大機率是某種革蘭氏陽性菌,比如它...它和它。”
醫學或者大學讀過生物學的同學應該知道。
細菌透過革蘭氏染色法, 可以分成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兩類。
前者經過染色後,細菌細胞仍然保留初染結晶紫的藍紫色。
後者經過染色後細菌細胞則先脫去了初染結晶紫的顏色, 帶上了複雜蕃紅或沙黃的紅色。
至於兩種西軍的區別也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