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點點頭:
“沒錯。”
“原理呢?”
“蒸餾。”
蒸餾。
這個詞在21世紀,基本上屬於初中生都知道的概念。
其中酒精的蒸餾概念很簡單:
水的沸點是100度,乙醇的沸點是78度,利用二者沸點不同,就可以使用蒸餾法得到較高濃度的酒精。
也就是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你開個80度的火,酒精會沸騰,水卻不會蒸發。
沸騰後的酒精透過冷凝進入另一個杯子,就可以得到高濃度的酒精溶液了。
不過這個概念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很麻煩。
具體的原因,涉及到了少量的化工熱力學知識。
眾所周知。
混合物液相中分離出第一批氣泡的溫度的臨界點叫做泡點,而氣相達到飽和後出現液相時的溫度臨界點,則稱為露點。
看到這裡個別同學已經開始頭大了,沒關係,概念不重要。
重要的是。
二元混合物的氣液平衡資料,可以透過二元氣液平衡相圖來檢視。
比如把乙醇的質量分數作為橫軸,將溫度作縱軸,就可以畫出一個簡易的相圖座標系。
當溫度提高,體系進入氣相區。
溫度降低,體系就會進入液相區。
假設是40度的酒精溶液,加熱到乙醇的沸點T=78度,理論上這時候酒精會蒸發了對吧?
但實操的時候你會發現,體系穩穩的呆在液相區,完全沒有沸騰。
這時需要繼續升溫至78100度之間的某個溫度,達到泡點線,這時就有氣體生成了。
然而想要在此處達到氣液平衡,顯然氣相的成分也是有要求的,即露點線上同一溫度相應的點,生產的酒精含量為x2。
並且你會發現,隨著酒精純度的升高,所需要的溫度也會更高。
也就是說當你搞到最後,水和酒精蒸發的溫度會趨近一致。
因此普通蒸餾能鼓搗出的酒精純度,實操環節裡大概只有95%左右,古代背景下可能只能達到80%。
這個純度雖然足夠應付絕大多數的情況,但作為一個強迫症患者,徐雲顯然是不會滿意的。
這才有了後面他所提出的兩個東西:
錠子鹼以及精細的食鹽。
有這兩樣東西幫助,酒精濃度便可以更進一步,甚至達到三個九的級別。
視線在迴歸現實。
考慮到徐雲頭一次製作出來的大蒜素劑量有限,因此縱使老蘇心中有無數螞蟻在爬,也只能暫時將情緒壓住,召來謝老都管,囑咐他前去準備起了各種材料。
就這樣。
兩個小時一轉而逝。
當時間來到酉時,也就是晚上七點鐘左右的時候,謝老都管終於將所有材料都找齊了。
搞過蒸餾實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蒸餾使用的一般都是球形燒瓶,不過眼下情況特殊,不可能找到完全合規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