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淮南淮北的氣溫比往年冷不少,就連沒有結冰期一說的淮河,經過入冬後幾次大幅度降溫,竟然也在河面結出大塊大塊薄冰。
宿州城籠罩在一片細碎雨雪之下,朦朦朧朧,煙雨寧靜。
節度府裡,朱秀披氅衣,戴烏頭巾,腰帶插羽扇,手捧一壺熱茶,站在房簷下,望著簷角淅淅瀝瀝滴落的雨水怔怔出神。
若按虛歲算,朱秀今年也已二十四歲,面容不再青澀,頜下開始蓄鬚,舉手投足間更加沉穩從容,唇角不時劃過一抹澹笑,令人有種難以揣測的高深感。
不知從何時起,宿州地界流傳起一首童謠:
朱家郎,玉面龐,弱冠齡,守一方。
在一番精心運作和宣揚之下,朱秀淮南子弟出身的形象在宿州深入人心。
就連田間赤腳老農都知道,執掌鎮淮軍坐鎮宿州的節度使朱秀,是濠州定遠人士,妥妥的淮南子弟。
在公開場合,朱秀時常自稱半個宿州人,宿州是第二故鄉,更是贏得宿州軍民父老的愛戴、支援。
二次上任宿州近一年,朱秀可沒閒著,除了加緊操練鎮淮水軍,也為百姓實實在在幹了幾件好事。
朱秀上任尹始,就找張永德要來冬衣,又自掏腰包從民間商市採買一批,給全軍換新裝。
今年入冬天氣冷,春夏時換髮的新冬衣就發揮大作用,將士們無不感謝朱節帥。
之後調整全軍休沐制度,制定嚴格周密的輪休法,在十一月之前讓每一個軍士都能得到休息日,回家探望爹孃妻兒。
朱秀還操辦了一次轟動性的相親大會,挑選宿州、徐州、亳州、潁州等地適齡待嫁的良家女子,集中到城外軍營,舉行參觀和遊戲活動。
許多別開生面的趣味遊戲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短時間內促進鎮淮軍兒郎和姑娘們形成親密關係。
三百多位良家女子入營那日,轟動了整個宿州城,無數百姓跑來看熱鬧,也算一次軍民互動大會。
首次獲得相親資格的鎮淮軍將士,都是在最近一次實戰化演練中表現上佳者,其中有普通軍士,也有火長、隊正、都頭、虞候、十將、指揮等中下級都校,一共三百五十多人。
為爭搶這次相親資格,各廂各軍各指揮在演練中玩了命,如果把木頭兵器無頭箭失換成真傢伙,就是一場慘烈的實戰,結果是不少人帶傷參加相親。
此次集中相親大會也算打破舊俗常例,惹來不少非議,不少宿州官員文士都表示不成體統。
朱秀一笑了之,照常推動相親大會舉行。
鑑於第一次舉辦,朱秀特意允許姑娘們有父母兄弟陪同,人數在兩人以下,來去吃住費用都由節度府承擔。
成果也頗為喜人,當場簽訂聘書的就有一百多對,朱秀還專門找來媒婆和有說媒經驗的婦人,一共有近五十人,專門負責撮合和牽線搭橋,成功撮合一對事後就能到節度府領賞,按業績提成。
如此一來,這群活躍在淮北諸州的媒婆們幹勁十足,在之後的三五日內,幾乎把剩下的姑娘們都給撮合成功,統統成為鎮淮軍的新婦。
七夕那日,朱秀為數百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全城歡慶三日。
朱秀還對將士們許下承諾,只要他在任,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相親大會,按照演武成績獎勵優秀者,指揮以下職務者人人有機會。
如此一來,朱秀到任後,鎮淮軍操練力度不減,但福利待遇大幅度提升,軍中將士歡欣鼓舞。
朱秀還時常住在軍營,和將士們共同操練。
還專門成立事務處,幫助解決軍士們家中各種問題,確保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自此,兩萬餘江淮子弟盡皆歸心。
在民間,朱秀獎勵開墾,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平抑糧價,鼓勵商賈,減免稅賦,使得宿州農商日漸興盛,百姓人人安居樂業。
朱節帥之名,響徹淮河兩岸。
就這麼忙忙碌碌的,來到了顯德二年十一月中。
離京近一年以來,不管是朝廷還是朱家,都發生了許多大事。
家裡,老母吳友娣於九月病逝,遺憾的是,朱秀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見老母最後一面。
朱武說,母親是含笑而終的,躺在病榻上,彌留之際時,常常唸叨自己這輩子沒有遺憾了。
八月的時候,符金環順利生產,一個健康的大胖小子,吳友娣抱在懷裡捨不得撒手。
那是老母人生最後階段最開心的一段日子。
或許是見到小兒子也有了後,吳友娣心中再無掛念,不久之後病情陡然加重,最終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