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五代第一太祖爺 > 第一百九十三章 開導柴榮

第一百九十三章 開導柴榮 (第1/3頁)

傍晚時分,行軍至東鄉驛亭,朱秀提議在此地留宿,明日一早再趕路不遲,柴榮欣然應允。

過了東鄉驛亭,再往西北走便是折墌城,而後便能抵達安定縣城。

數月前,朱秀專門撥下一筆款子,用作修繕涇州境內驛亭,補充驛馬,改善驛長和驛夫的生活待遇,涇州境內的驛路重新暢通。

大唐時期,地方驛站歸屬所在州縣管轄,挑選當地富戶擔任驛長,免除賦役,分配田地,接受官府管轄,承擔國家通訊往來的重任。

通常一經選用,職務終身不變,世代相傳。

盛唐時期,凡三十里置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二百六十所水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陸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

大唐末期至五代亂世初年,天下戰亂不息,百姓流離失所,曾經盛極一時的郵驛系統全面崩潰。

雖然自朱梁開國以來,歷代朝廷都明發旨意,要求各地藩鎮節度,州縣官府重建驛站,通暢驛路,但大多收效甚微,難以恢復大唐時期,遍及全國的郵驛制度。

修建驛站、整修道路是一筆不小花費,而且短時間內難以見到回報。

維持各地郵驛正常運轉也需要一筆開銷,藩鎮州縣通常不太重視,一拖再拖。

為了縮減開銷,大多地方主官在官府之內,專門聘請幾名驛夫,配置馬匹,用來傳遞當地的公文和軍事急報。

只是如此一來,各地郵驛不通,朝廷下達的旨意要經過漫長的週轉才能到達地方,遇上緊急軍情,也難以第一時間送達朝廷。

涇州當地,史匡威以前也是採取類似做法。

朱秀撥專款修建驛亭,對郵驛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史匡威先前很不理解,覺得花銷太大有些浪費。

朱秀沒有理會他,明發公文至五縣縣府,把郵驛建設納入政績考核,把驛長職務改為聘用制,再招募當地良家子為驛夫,由當地縣府和州府共同撥給經費。

每處驛亭還配有三五十畝公田,可以租給佃農耕種,補貼驛亭花費。

驛長正式成為上等吏員,擁有一定權力,幹滿一定年限後,考評優良者,還可以參加節度府組織的晉升考試,有機會獲得正式官身。

就連驛夫也有了編制身份,可以晉升為驛長,又或是轉為當地縣鄉的下等吏。

如此一來,驛亭人員的身份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工作積極性也大大增強,涇州郵驛系統重新煥發活力。

涇州轄下的驛亭除了為官府傳遞公文,也具有一定的商業用途。

民間百姓有需要,可以交納一定費用,透過驛亭傳遞書信,安全可靠又及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涇州百姓的生活便捷性。

此後不久,涇州各縣就出現了商販經營的驛店,一些車馬行也把郵驛生意納入業務範圍。

柴榮一行來到東鄉驛亭,見到統一著裝的驛長驛夫,修葺一新的館舍房宅、馬廄廊院,無不嘖嘖稱奇。

小小驛亭佔地雖然不大,卻五臟六腑俱全,人人各盡其職,運轉有序。

柴榮站在驛亭堂室內,仰頭看著高掛牆上的工作條例,三十餘條條文,涵蓋了驛亭工作的方方面面,裝裱起來分發各處驛亭,規範指導工作。

朱秀在一旁輕聲講解著,介紹涇州郵驛的改革和目前的成效。

“柴帥,茶。”張永德奉上一碗熱騰騰的茶水。

原本朱秀安排驛亭伙伕燒火做飯,讓驛長侍奉茶水。

不過張永德一來就帶領幾名親衛接管了灶房,說是要親自負責柴榮的飯食。

連端茶倒水的活,張永德也要過問,不讓驛亭的人插手。

張永德也倒了一碗給朱秀,平靜地道:“並非信不過你,只是柴帥出門,但凡我在身邊,都由我來負責打點起居,你不要多想。”

朱秀道了聲謝,笑道:“張大哥做事細心,理當如此。”

張永德嘴角笑了笑。

李重進從他手裡奪過茶壺,解開蓋子抱著一頓牛飲,抹抹嘴大笑道:“張抱一這心思,比大姑娘還細膩,只可惜身子長成男人,否則本大王定要娶你當婆娘。”

張永德立時黑了臉,狠狠怒視他一眼,強忍把茶碗摔他黑臉上的衝動。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