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五代第一太祖爺 > 第一百零四章 渾水摸魚

第一百零四章 渾水摸魚 (第1/2頁)

邠州長武城,一支五百餘人的部隊毫無徵兆地出現在城下。

趁著城中小股靜難軍守兵反應不及,百餘騎軍迅速衝進城門,其餘步卒緊隨其後,很快控制住整座城。

靜難軍守兵驚慌抵抗,被打傷十幾人,又被團團包圍後,果斷選擇棄械投降。

朱秀沒有為難他們,受傷的可以留下接受救治,其餘人全都卸掉兵刃甲具,遣散出城。

長武城落入彰義軍掌控下。

城門上高掛的兩面旗幟,一面是漢軍旗,一面是靜難軍旗。

朱秀命人取下靜難軍旗,掛上彰義軍旗,略低於漢軍旗,兩面大旗迎風獵獵飄舞。

城門口和城中幾條主街,還設定幾處涇州移民諮詢點,派遣幾個操著邠州口音的老鄉大聲吆喝宣傳。

長武城雖然只是一座土築小城,人口不多,且周邊大部分都已經逃往涇州,但土城位置相對於涇州來說尤為重要,是保證陽晉川古河道安全的關鍵。

陶文舉和嚴平在河谷道入口一側山腳下築建的塢堡,規模太小,只能當做一個臨時接納安置點。

保證移民通道安全,關鍵還要扼守住長武城。

朱秀對於佔據邠州土地沒有興趣,現在畢竟不是軍閥混戰的年代,貿然出兵攻佔鄰近藩鎮州縣,肆意擴大地盤,對於開封朝廷來說絕對不能容忍,事後承擔的干係太大,無疑於自找麻煩。

朱秀只想暫時將長武城掌控在手,保證河谷道移民的順利進行,在邠州的軍事行動到此為止。

王守恩率軍在永壽一帶與趙思綰交戰,朱秀可不想太過刺激他,要是真將他逼反了,引關中叛**頭來攻,那才叫得不償失。

城中一處大宅,朱秀與陶文舉、嚴平、畢鎮海、畢紅玉等人會面。

"拜見少使君!"

一眾人站在堂下,鞠身行禮。

朱秀坐在上首,輕搖雞毛扇,笑眯眯地道:"諸位辛苦了,都坐吧!"

眾人分坐兩側,***清嗓,說道:"陶文舉和嚴平自入邠州以來,工作盡心盡責,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已從邠州引入五千餘戶人口移居涇州,當記頭功!"

兩人不自覺地挺直腰桿,面色微微泛紅,難掩驕傲激動。

"邠州遷移百姓的任務交由陶文舉繼續負責,嚴平率領兩個指揮的兵馬,駐守長武城和塢堡,維持兩地秩序,防止有人破壞移民工作,同時也要保證百姓在轉移過程中的安全。"朱秀吩咐道。

嚴平忙抱拳道:"謹遵少使君之令!"

陶文舉諂笑道:"得益於少使君先見之明,而今關中混亂,各處關隘封鎖,戰亂四起,鹽價和糧價飛漲,許多州縣均出現鹽荒、糧荒,唯獨我涇州在少使君的英明主導下,積極囤糧採鹽,糧價平穩,食鹽更是免費向戶籍百姓發放。

單憑這兩項,涇州就足以在四鄰藩鎮州縣裡脫穎而出,吸引大批百姓遷往定居。

如今,不光邠州,寧州和京兆附近,乃至更遠的坊州都有百姓不遠千里趕來,想要遷移到涇州居住。

乞活道里充斥天南海北的口音,百姓們憧憬涇州的美好生活...."

朱秀也不打斷,聽著陶文舉在那感慨似的一番吹捧,笑道:"乞活道又是何意?"

嚴平剛要開口,陶文舉又搶先道:"陽晉川河谷道連通邠州和涇州,乃是百姓遷移的必經之路。有的百姓流離失所而來,途徑河谷道時受到軍士官吏的照拂,對於他們來說,外州已經失去活路,唯有逃往涇州才能求得活命的機會。乞活道之名從百姓口中傳出,久而久之,就成了河谷道的名稱。"

"原是如此。"朱秀動容地嘆息一聲,在強大的宣傳攻勢下,涇州彷彿成了關中百姓躲避戰亂的淨土。

嚴平被搶了發言的機會,惱火地怒視陶文舉一眼。

陶文舉偷偷拱手咧嘴嘿笑,以示歉意,實則沒有半分愧色。

最新小說: 大明國醫:從九族危機到洪武獨相 退婚後,太子他忽然對我圖謀不軌 超級讀者系統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無限之園 校花的貼身奧特曼 終末之城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主角光環奪回計劃 你應喚我一聲小叔 全城黑心酒樓都被我罵倒閉了 全家一起穿,反派瑟瑟發抖 反派崽:這個家沒我得散 女知青帶夫回城 寵妾滅妻?將門嫡女開局休夫 對照組知青在年代文裡吃瓜 巫女[無限] 異世界中餐館 惡婆婆重生後,全家崩劇情了 扮演黑月光後男主更瘋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