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已明白其中奧妙,他笑著說道:“子玉真博學也,無論營中府中都應多些鯰魚,這孩子著實不錯...”
李揚雖然沒聽明白,但知道諸葛亮乃世間高人,見他對鄧範頗有好感,於是拱手問道:“孔明先生,小鄧子已快九歲,能不能請你為其表字?”
“哦?子玉就在臨武,汝為何捨近求遠?”諸葛亮不解道。
“當時小鄧子還小,少莊主說您有經天緯地之才,他不敢與您比肩...”李揚小聲道。
諸葛亮搖頭說道:“子玉太謙虛了,這孩子叫鄧範是吧?容我想一想...”
藍田心說你還真是用心,鄧老莊主招你這個贅婿是賺到了。
諸葛亮正在思考的時候,小鄧範突然說道:“我...我不要別...別人表字...”
李揚詫異道:“莫非你要少莊主幫你表字?”
小鄧範指著藍田搖頭道:“先生是自己表...表字,我今後...也...也自己表...”
諸葛亮微微笑著,欣慰地說道:“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李揚聽得不好意思地將鄧範帶了回去,諸葛亮對藍田問道:“子玉把臨武治理得風生水起,剛才的講武堂非常有趣,只是這樣做會有成效嗎?今後還有沒有其它的課程?”
藍田點頭說道:“當然會有的,比如實戰演練等...”
“實戰演練?”諸葛亮不解。
“嗯,增加練兵的對抗性,會比單純的陣戰佇列更有效。”藍田解釋道。
“有道理,要是真有用,我回去建議主公在各軍中推廣。”諸葛亮點頭道。
因為張飛嘴饞偶然來臨武,諸葛亮發現了不一樣的藍田,他突然覺得有此人相助,自己的理想說不定真的能實現,漢室真可興也。
諸葛亮與張飛在驛館住了一夜,次日清晨便匆匆離開臨武縣。
因為水稻的花期非常短,藍田完成接待後抓緊下田繼續去雄,雙系雜交稻需要的品種很多,他已經做好了用幾季來實驗的準備。
雖然已經站在了袁老等巨人的肩上,有雄厚理論的知識做支撐,仍需要大量實踐來驗證。
七月稻穗壓枝,田中金燦燦的一片,在新鄧莊遷移農人的辛苦耕耘下,他們終於迎來了稻米大豐收。
田中那些忙碌的身影,看傻了之前看笑話的本地人,這些外來者似乎還是種稻老手?不少人透過農官主動要求加入進來。
稻穀的收割、晾曬、禾苗的處理都有嚴格的要求,而且馬上就要翻田準備秋季種植,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
在人手如此緊張的時候,藍田依舊安排人員對本地農戶進行幫扶指導,徹底將臨武縣農事進行統一規劃管理。
藍田之所以最初沒有統一規劃,完全是想依靠榜樣的力量,依靠百姓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透過眼見為實的稻米產量,讓他們由內而外地接受,特別是那些不太聽話的越人百姓。
夏收雖然繁忙,但是豐收宴幾乎持續了半個月,從郴縣過來蹭豐收宴的人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