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那個被士族、外戚、宦官壟斷的時代,藍田口中的講武堂的確是個新鮮東西,但凡出名的將軍基本都是由家族培養,所謂將門之後就是這麼來的。
古代軍人採取的是淘汰制,基礎士兵必須有過人武藝,在戰場上能保障自己,武力值高有悟性,才能提拔為火頭、隊頭、官長等基礎職位,這些職位只需要理解和執行命令,在上傳下達中起到協調的作用。
講武堂的想法,來源於藍田對蜀國後繼無人的擔憂,在蜀國的後期無論文武,都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人才在任何時代都是定海神針。
藍田不指望能夠培養出,虎豹騎曹休、曹真那樣的統帥,但凡能夠有一群出色的中層校官就行。
藍田不是軍事院校出身,也沒什麼系統的培訓方法,就連課堂內容也是他和高順、甘寧討論臨時出來的。
本著邊辦邊改進的思路,這講武堂沒準有朝一日,就成了真正的軍事院校。
宴會時張飛酒醉,諸葛亮饒有興致地跟著藍田來到講武堂觀摩。
最終選出的四十名學員,分別來自高順的陷陣營,以及甘寧帶來的部曲,且至少都是火頭的職務(管十個人)。
這些學員都是普通百姓出身,憑著在屍山血海中搏殺,而取得了一些軍功,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學習軍事知識,完全都是透過戰爭在積累經驗。
講武堂第一課由高順講如何嚴明法紀、如何約束部下、如何做到令行禁止;甘寧則講戰鬥技巧、如何鼓舞士氣、如何掩護隱蔽等。
這兩人都是帶兵經驗豐富,高順更是呂布手下大將,他們傳授的都是無比寶貴的經驗,每人講完之後還留出了提問時間。
講武堂第一次開課,持續時間大概一個時辰,藍田發現小鄧範躲在角落偷聽得津津有味,心說這孩子咋就這麼好學呢?
下課之後藍田把鄧範喚來問道:“聽得懂嗎?”
鄧範小腦袋猛點,“嗯...”
“覺得有意思嗎?”
“有...有意思...”
那些學員聽得鬨堂大笑,藍田隨即提了幾個問題,鄧範雖然磕磕碰碰,但基本把意思說了出來。
高順聽後冷峻地對學員說道:“小兒尚且如此好學,爾等下去要仔細領悟,下次開課後會抽查,若是答不上來直接淘汰,散了吧。”
“唯”眾學員齊聲說道。
講武堂就設在縣尉府偏廳,學員離場時李揚尋了過來,他還以為小鄧範走丟了。
當他看到鄧範的時候,拍了拍胸口說道:“小鄧子,這都是將軍們談大事的地方,你跑到這裡來添什麼亂?”
“無妨,他想聽便聽好了,有他這個鯰魚在,那些學員也會用心些。”藍田笑道。
李揚:???
諸葛亮好奇地問道:“何為鯰魚?”
藍田想起已經說漏嘴,只能解釋道:“海上捕撈的鮮魚運到集市販賣,如果運輸距離太長就容易死亡,漁人為了讓鮮魚儘可能存活下來,會在木箱中放入鯰魚。
這種鯰魚生性兇猛以魚為食,其它魚為了活命,會在木箱內拼命遊動,這樣魚兒就死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