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何深,他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非常好的開頭,一個提示!”
“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何深的這一次大師課,進行一次專門的曲式分析,分析何深演奏這些地方的用意究竟是什麼!”
“然後我們看第二樂句,也就是第一個拿波里六和絃結束後的地方……”
“從不穩定,再到穩定。”
“從緊張,到鬆弛……”
“從淺,入深!”
“每一絲每一毫,都蘊含著演奏著對於音樂極為有力的思考!”
“情緒不停地高漲,在最為高潮的時候,卻只是換來一個嘆息!”
“這個地方的嘆息,何深做的非常清晰且完美,就如同幻夢一般!”
“之前所有代表著自身的遊離,走向穩定的發展,全部都是幻夢一般……”
“情緒之下,變得無比的哀傷!”
“焦躁,不安,難過,痛楚……”
“這些情緒全部都被融匯在一起,共同清晰地,一絲一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而趙聲鋼,他的詮釋是將所有的都融匯在一起,讓人只是知道這個感覺,而沒有辦法特別清晰地詮釋出來!”
“再往後……”
洋洋灑灑近一萬字,佔據了這一本《黃河》的絕大部分篇章。
從何深的這一次大師課中,挑出來好幾句樂句,單獨的分析,通篇的吹捧。
沒有任何一個人覺得這個是捧殺,反而覺得這個人吹的不夠!
原因很簡單……
因為這一次的大師課,就是這麼強!
不僅僅《黃河》,《愛樂》《和聲》等一線雜誌中,也刊登了無數關於何深這一次大師課的內容。
愛樂之聲雜誌魯人佳:《從何深的大師課中,分析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演奏技法!》
和聲雜誌陸刃億:《以何深大師課為例,對比分析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敘事邏輯》
華國古典音樂雜誌鹿人賓:《從何深,到肖邦!》
江州音樂聯盟雜誌路忍丁:《量產化大師?真的大師!》
寧城鋼琴雜誌盧人戊:《華國古典音樂教學崛起之典範:何深》
起點閱文左瞳陳:《世界第一鋼琴家》
……
越來越多的雜誌,越來越多關於古典音樂的雜誌,瘋狂地刊登這些關於何深的訊息。
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何深這一個人,帶著一絲好奇地去聽了聽何深的大師課。
不過很遺憾,大部分的忍,還是沒有聽懂。
直到……
PiliPili的Up主,開始跟風蹭了一波熱度,做了一點關於何深這一次大師課的影片。
他們將所有評價何深的文獻,雜誌,全部都蒐集了起來,放在了一起。
然後,將這些文獻中的文字,對照著何深的詮釋,進行整合,將給所有人聽。
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沒有辦法聽得懂,明白為什麼這個地方強,而其他人那個地方弱。
但是他們聽懂了一點。
那就是……何深的實力非常強!
他的強不是自己一個人實力的強,而是帶動其他老師一起發展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