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大師課的內容,是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這一首作品的具體背景,就不繼續給予諸位詳細講解,畢竟這一首作品非常的出名!”
“何深第一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作品,也是這一首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
“這一次大師課的出演嘉賓,是趙聲鋼!”
“趙聲鋼作為江州音樂學院鋼琴系的系主任,其本身的水平算得上是華國內第一梯隊的鋼琴教育家,水平不容小覷!”
“雖然說比不上那些頂級鋼琴家的強大水平,但是他的水平,絕對不是非常弱小的那一類!他的水平,不弱!”
“我們首先去觀看趙聲鋼對於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的詮釋,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趙聲鋼在詮釋這一首作品的時候,他的想法。”
“我們首先還是看第一句,拿波里六和絃的上行,以及變形。”
“這一段中,趙聲鋼詮釋的想法是那種,平靜的溪流,溪流地下蘊含著極為悲切的水流!”
“暗流湍急,明顯上卻沒有任何一絲絲的表現。”
“寧靜之中,承載著悲傷!”
“沒有任何的錯誤,簡直如同教科書一般標準!”
“其中的那個度,明與暗之間的那一個度,他掌握的,簡直如同刻度尺一般標準!”
“讓人感覺到非常的舒適!”
“趙聲鋼真不愧為教科書級別的鋼琴繫系主任!”
“其鋼琴演奏水平實力,可見一斑!”
“但是何深呢?何深是怎麼帶領著趙聲鋼詮釋這一首作品的?”
“加深!讓音樂之中的情緒加深,將情緒表達出來,更清晰地告訴聽眾,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對比趙聲鋼與何深,你就會發現兩個人在音樂上的詮釋方向都是相同的。”
“表面平靜,但是內地裡悲傷。”
“而兩個人不同的地方,依舊在於這一個度!”
“相比較何深,趙聲鋼太含蓄了,雖然他是一個教科書,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但是!”
“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趙聲鋼音樂之中的清晰度不夠。”
“他只能告訴自己的學生,一個比較模糊的影像。”
“他大概需要的是這樣的一個情緒,而這一首作品最應該表現出來的,應該是什麼樣的情緒!”
“何深呢?他用音樂直接告訴趙聲鋼一點!”
“既然你是要做老師的,你要教你的學生怎麼樣詮釋音樂,那麼你就表現的赤裸一點!”
“你就去告訴他們,告訴他們這個地方的比例應該是什麼樣的!”
“而不是遮遮掩掩,只是給一個大概的模樣,讓他們去感悟。”
“給他們一個精準的方向,讓他們去想,去尋找自己的音樂!”
“我本身也是有彈過肖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因此我非常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一點。”
“那就是我的肖邦第一鋼琴敘事曲,應該怎麼去彈!”
“音樂是哲學,音樂與電影不同……”
“電影可能要一開始,就抓住你的眼球,讓你時時刻刻盯著電影螢幕,跟隨著主人公的視角前進。”
“而音樂,除了那些特立獨行的音樂,音樂一開始就抓住人耳朵的,其實並不算多。”
“你聽一首音樂,並不是聽這一首音樂之中矛盾,或者情節的部分。”
“你要去聽的,是這一首音樂之中的哲學思想!”
“就正如何深所詮釋的這一口深潭,這一口深潭對於肖邦這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們為什麼需要以這個方向去詮釋這一首音樂?”
“如果我們以這一種方向去詮釋音樂,我們可以借鑑何深音樂中的哪些部分?”
“這一切,都需要你們去思考,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