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秦大媽只有一兩家店鋪的時候,十來個人幾乎每天都在一起說這說那;
現在,秦大媽的確發展規模變大了,但之前的那種溫馨,也在悄然逝去;
孰對孰錯?
“剛才我闡述了我個人的想法,那就是先以佔領市場為目的”;
“至於當下市場深耕,完全可以等佔領市場過後,我們在進行處理”;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已經有不下於十家企業做共享單車,其中競爭力最大的就是魔都的小黃車,讓咱們在魔都投入遠比其他城市投入的更多”;
“如果,咱們在目前這幾個城市深挖的話,其他咱們秦大媽共享單車還沒有覆蓋的城市,就會被當地共享單車市場或者其他做共享單車的企業所佔領”;
“到時候咱們想要佔領這些市場,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只會更高”;
“因此,我覺得咱們這批10萬輛的共享單車應該投放在空白市場,而非給已經有咱們秦大媽共享單車的市場”。
馬毅搏聽完後,沒有任何表態,接著另一個人又開始發言:“馬總,陳總,我的想法與劉經理正好相反,咱們這批10萬輛單車,應該鞏固目前已經佔領的市場”;
“咱們之前新增了五個城市,但每個城市的共享單車數量不足以滿足當地人們騎行的需求”;
“如果咱們不鞏固現有市場,那些當地品牌也會看到咱們在當地市場佔有率比較低,更容易用大量單車對咱們單車形成衝擊”;
“魔都的小黃車就是例證,咱們之前給魔都投放了三萬輛共享單車,根本沒有辦法滿足魔都市場,小黃車就是鑽了這個空子,導致咱們在魔都市場壓力很大”;
“還有,咱們秦大媽集團,不管是秦大媽店鋪,還是秦大媽外賣,最開始都採用的是先把已經佔領的區域穩固,再去發展其他區域,穩穩地推進”。
第三個人接著道:“我覺得咱們目前討論這些的意義並不大”;
“咱們秦大媽共享單車其實不缺資金,缺的是產能”;
“那麼,我們為何就不能加大產能,既能穩固現有市場,還能繼續開發空白市場,一舉兩得”。
第三個人說完後,第四個人接話道:“不是咱們不想提高產能,而是目前合作的幾個供應商,他們已經把咱們秦大媽共享單車的產能最大化”;
“而且,咱們電子鎖的產能也是一大制約”;
“我們現在也在增加新的工廠,不管是單車還是電子鎖,只不過新增加的工廠,目前還處於小批次測試階段,單車和電子鎖想要大批次生產,最起碼還得一兩個月才行”;
“而且,就算這次的量產,產能最高也是一個月17萬輛”;
“如果還想要繼續擴大,風險就比較大,因為咱們目前還都不知道共享單車最終的市場容量有多少”?
“就拿羊城和鵬城兩個城市來說,我們到現在也不知道市場的飽和度是多少輛單車,一旦產能提高太多,很容易造成產能過剩,損失的資金更大”;
“咱們和供應商簽訂合同,都是有預估採購數量要求的,同時,交的定金也是按照預估數量來的,一旦預估數量太大,後面用不上,咱們就要承擔違約責任,最起碼,定金是沒有了”。
這時候,馬毅搏想聽明白了;
現在的問題是,產能跟不上的情況下,是以鞏固當下市場為主,還是發展空白市場為主?
這是一道選擇題,更是一個關係著共享單車發展的難題;
選擇對了,秦大媽共享單車的發展就會順風順水,選擇錯了,那共享單車的發展肯定會阻力重重。
所有人說完後,都看著馬毅搏,想等他來說一說,看該如何破局;
他們都知道,秦大媽共享單車就是自家老闆想出來的專案,就連單車的外觀設計以及電子鎖大致原理,都是老闆自己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