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朱英是跟隨著朱元璋一起入場的。
作為每月一次的大朝會,自然還是有許多需要上奏之事,也不會一開始就點明主題。
隨著各部尚書一一彙報詳細,朱元璋的詢問過後,時間也過了差不多一個時辰。
而朱元璋也點到了封諸侯國之事。
到了這個節點上,自然就不是商議,而是蓋棺定論了。
朱元璋寥寥灑灑講述了數千言。
大意是上古三皇五帝統御四海,這天下都應該屬於中原,而今四方蠻夷愚昧不知教化,我大明奉承天命,使天下之民脫離愚昧,是大功德之事。
因此按照朱元璋的意思,這並非是什麼侵略,也不是殖民,而是教化。
咱們大明是秉承了上天的意志,對天下的百姓實行教化之道。
朱英在旁邊聽著咂舌,誰說老爺子不是讀書人,就單單這一番話,要他是怎麼都說不出來的。
這番話一出,頓時就讓朱英定下對外的征戰披上了正義的旗幟。
什麼海外開荒令,分明是海外教化令。
我們去到你們的國家,不是為了帶來戰爭,是為了讓百姓有更好的生活,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這些話是很有用的,因為此乃大義。
朱英明顯的看到,當老爺子的話說出來後,下面文武百官士氣高昂。
果然,不管是哪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能說會道。
比起老爺子來,朱英感覺自己還是差得很多。
大朝會上,朱元璋並沒有直接點出哪些公侯可以獲得去海外進行教化的資格。
顯然是準備讓各方博弈。
這種讓各方博弈的政治手段,也是屬於權術的一種。
曾經朱元璋不怎麼用,是因為沒有太大的必要,反正是一力降十會,不聽話的殺了便是。
現在就不同了,因為這些人要遠離大明,怎麼的選擇讓大明更有利益,或者說誰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而太輕鬆得來的東西,就沒有人珍稀。
這麼下來,哪怕是國公,也不見得能夠穩穩得到資格。
不過這對於藍玉來說倒是不算什麼,不管怎樣,朝廷都會讓他出去。
即便是朱英現在已經掌控了兵權,但藍玉的影響力同樣是不容小覷,對於皇家來說,終究是不大不小的威脅。
而他只有離開大明,才更加符合皇家的利益,也符合他自己的利益。
朝會之後,就是各方博弈的開始了。
畢竟按照朝廷的要求,能夠去到海外必須要向朝廷證明你自己的實力,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去的。
比如船艦,人員,物資等等。
而其中最基礎的,首先就是要向朝廷繳納一百萬寶鈔的保證金。
要是連一百萬寶鈔都拿不出,那還是洗洗睡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