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有侯爵,公爵的限制,實際上一個屬國的成立,其中必然會有大量的世家依附。
沒有哪個家族,能夠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而在此的前提下,大孫還成立十二軍團遠征軍,這等於是朝廷給他們開路。
“大孫,你可知曉在咱們大明,現如今有多少世襲公侯之家。”朱元璋開口問道。
朱英把侯爵也納入進來,當然也是做了功課,回道;“大明開國至今,加上追封在內公侯一百零四人,胡惟庸案爵除二十一候,目前尚且有公侯八十二家。”
朱元璋接道:“所以大孫是要封八十二國出來?周朝才封七十一國,大孫這是要比周朝還要多十一國啊。”
說著說著,朱元璋自己都笑了。
朱英也跟著笑道:“如果這八十二家公侯都能達到封國的要求,那麼咱們大明的版圖,要遠遠超過成吉思汗了。”
“大明的百姓去到外面,不需要去學什麼土著的語言,各處都是說漢語。”
朱元璋沒有理由拒絕了。
把冊子收起來放在書案上說道:“行,既然大孫有這個想法,咱也不攔著,左右都是在外邊打仗,也影響不到咱們大明來。”
“這冊子咱先讓各部尚書去研究一番,也透過他們之口,把訊息透露出去,接下來就是看是什麼反響了。”
朱英回道:“訊息傳出去後,或許他們會比我們更加著急。”
爺孫倆相視一笑。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
朱英的冊子很快就傳到了內閣。
現在的內閣基本上是以各部尚書為主成立,負責處理各項政務上的事情,但是唯獨在兵權這塊不劃入內閣管轄。
內閣並非是朱英組建,而是在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時候就成立了,朱英做的是把大部分屬於皇帝的權力下放給內閣成員,並且對內閣的職權進行改革。
現在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朱英或者朱元璋直接丟給內閣去處理。
反正處理不好就拿人問責。
其他的時候一般就是透過總理出來的資料,看整個國家的財政和地方情況。
這樣的治國,顯然讓朱元璋和朱英兩個人都要輕鬆不少。
而內閣在接到朱元璋丟過來的冊子後,幾乎是掀起了一場大風暴。
“這,陛下怎會有如此想法。”
茹瑺是第一個看完的,看完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
“此訊息要是傳出去,整個京師怕是都要被撼動起來,我等是否要勸諫陛下一番,這必然影響我大明國本啊。”工部尚書沈溍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的話也得到了在場各部尚書的首可。
唯獨劉三吾緩緩搖頭。
“不知劉尚書這是何意。”沈溍當即詢問道。
現在已經不是六部,教育部的劉三吾也是尚書,自然在內閣之中。
其實哪怕是最初的內閣,翰林院許多大學士也是參與的。
“這等驚天駭世的想法,以我之見,大約不是出自陛下之手,而能夠讓陛下拿來內閣商議的,也就是隻有太孫了。”劉三吾說道。
這話讓眾人的臉色變了又變。
涉及到太孫,事情就要複雜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