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劉勝頓住。
他發現自己好像誤會了什麼。
只是心裡頭有些疑惑,猶豫片刻後,說道:“給張三解綁,讓大夫檢視一下上藥。”
隨後說道:“李秀才在哪,讓他馬上過來見我。”
劉勝的話,讓眾人似乎明白,對張三可能有誤會。
幾名壯漢連忙抬著張三過去救治,其他人則去將李秀才找來。
“大師兄,可能這真的就是老師的指令。”中年男子過來皺眉說道。
劉勝回道:“實在是蹊蹺了些,前些日子我等剛收到大漠那邊,可能有叛徒的訊息,現在張三又帶著這麼奇怪的指令,讓我有些難以相信。”
“讓李秀才看看,他懂大明制度,當是有所瞭解。”
中年男子點頭認同。
老師好不容易建立如此勢力,突然來這樣的指令,再是小心些也不為過。
......
宅院裡,朱元璋將白紙上,朱英所寫的文章,看了兩遍,這才停下。
停下後的朱元璋隨即陷入沉思之中。
良久,這才對朱英問道:“大孫,這個法子,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朱英對老爺子的疑問早有預料。
接下來就是表演時刻了。
“爺爺,你也知道孫兒是個備懶性子,在批閱奏章的時候,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會要每天都批閱如此多的奏章,其中很多奏章的事情,在孫兒看來,不過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一個普通的大臣都能處理妥當。”
“孫兒也明白,奏章,即是代表著權力,如果奏章都交給他人處理,那麼也就相當於權利被分散走了。”
“這般看來,似乎沒有兩全的辦法。於是孫兒又從另外的角度考慮,我大明最初的權力,到底來源於何處。”
“是文臣嗎,不,應當是武將。大明帝國的建立,並非幾個文人吟詩作對就可以的,想要大明長盛久安, 千秋萬代。”
“其中的關鍵,便是在於將士強大,換句話說,便是兵權在手,才是權力的本身。”
“文臣掌握的權力再大,也是虛無縹緲,如空中樓閣,可隨時收回。”
“由此,孫兒便將目光,投入到兵權之中。”
“如何更好的掌握兵權,甚至將兵權牢牢的抓在手裡,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朱元璋安靜的聽完,而後接過朱英的話說道:“所以大孫的軍政分離,便是想讓將士們變得更加的純粹,不參與內政,由此掌握。”
朱英點頭笑著說道:“爺爺果然厲害,一語中的。”
朱元璋笑著:“咱帶了這麼多年兵,雖然沒你小子聰慧,這般看到了,還能理解不了?”
說完後,朱元璋看向朱英,感嘆道:“咱沒想到,大孫你對軍隊竟是有如此深入的理解,你可知道,若是此法成功,這將會給我大明帶來多大的變化嗎。”
“孫兒不知。”朱英回道。
朱元璋看了眼朱英,知道這是奉承著自己呢,隨後說道:
“咱活了大半輩子,從未想過此事,若真是按大孫的設想一旦完成,這大明,將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此之後,歷任帝王再也無須擔心文臣權力過大,也不必和咱一樣,陷入每天繁瑣的批閱奏章之中。”
“真正意義上達到,聖天子垂拱治天下。”
說完後,朱元璋深深的看著朱英,他真的想開啟大孫的腦瓜子好好瞧瞧,是怎樣的人兒,竟是能有這等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