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收購這六家手工作坊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許大茂特意加重了一些語氣,“有些話還是說明白的好!”
“現在都講究吸引外資,合資經營,我的意思是許老闆出價六萬塊,佔據這六家企業一半的股份。”
周建國有點獅子大開口的意思,負債累累的六家手工作坊,竟然每家作價兩萬。
他還做過一定的準備工作。
就因為周建國口中喊出了股份二字。
“許老闆,你放心,街道雖然掌控一半的股份,但六家企業的決策權利你許老闆獨有,街道不會插手。”
許大茂把目光望向了被他重新開啟的資料。
透過描述,他已經將八家企業的情況摸了個清楚。
這些企業之中,除去修鞋廠完全是為了名聲而存在的,還剩下幾家在他看來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企業。
奶品廠算一家。
餃子館算一家。
為啥相中了這兩家廠子?
民以食為天。
任何時候做吃食方面的生意,都不會錯。
因為他深深的知道,從現在開始,全國的經濟走勢將會用一個令人驚訝的幅度開始增長,人們從吃飽漸漸的要求吃好。
食物,是所有人類都離不開的重要一環。
這個現狀,和彷彿抓住的未來,讓許大茂從這兩個小小的廠子裡看到了無限的商機。
只不過有困難。
餃子館不說,是盈利單位。
就說奶品廠,虧損的太久,已經拖欠了員工近二萬元的工資,而除此之外,奶品廠合計起來還拖拖欠著銀行十多萬的貸款,及部分材料供應商販的材料貨款兩萬多元。
七七八八的錢,加起來小二十萬。
這些錢許大茂肯定的還。
這是建立在許大茂把奶品廠拿下的前提條件下。
花一萬買一家負債二十萬的小企業。
關鍵街道享有一半的權利。
這不是許大茂可以接受得了的。
許大茂的猶豫,被周建國看在了眼中。
“許老闆的意思?”
“街道共有八家直屬企業,我只要其中的兩家,一家餃子館,一家奶品廠,剩餘的六家,不好意思,我無能為力。”
這跟周建國的想法背道而馳,他想把六家不盈利的單位甩出去。
“為了表示我的誠意,我可以將修鞋廠納入麾下,不知道周主任意下如何,要是同意了,我們在談論相關的細節問題。”
周建國聽出許大茂話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