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龍,李雲龍,趙剛等人經過研究,首先派出大批的工作人員深入災民當中,登記他的戶籍,儘可能地把來自同一地方的人安置在一起,並且指定了負責人,要求他們舉報那些混在人群當中的壞分子。
這樣一來,就減少了那些壞分子混在災民當中的活動空間。不久以後,就揪出了一批特務,減少了日偽特務的破壞。災民們就更加穩定了下來。
災民們吃飽了養足了精神,馬武山軍分割槽決定從災民當中招收一批青壯年,參加抗日武裝,其餘的有勞動能力的人,把他們組織起來,幫助當地的百姓開荒。
參加開荒的人員能夠得到一定數量的工錢,這就極大地調動了這些災民的積極性,而且也減少了當地居民對災民們的不滿。….
總的來說,馬武山軍分割槽安置災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太嶽軍區聽說了這一訊息之後,就要求馬武山軍分割槽寫出安置災民的經驗報告,上報給軍區,並且轉送給了總部首長。
總部首長看完了軍區轉呈來的經驗報告之後,感慨地說道:「一個馬武山軍分割槽居然能安置三十多萬災民,並且組織得井井有條,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參謀長說道:「徐大龍他們就是不簡單,無論什麼事情,都能辦得讓人放心。」
師長說道:「徐大龍思維縝密,做事有前瞻性。如今能夠安置這麼多的災民,這和他提前對於旱災預有準備是分不開的。這樣有戰略眼光的優秀指揮員實在是難能可貴。」
有了馬武山區分割槽安置災民的成功經驗,當其他地區那些軍分割槽向司令員訴苦的時候,司令員直接就把他們懟了回去。
他說道:「你們一個軍分割槽安置兩萬災民,還在那裡叫苦。人家馬武山軍分割槽安置了30多萬災民,卻沒有出任何的亂子,你們還好意思在這裡叫苦。」
受到了批評的軍分割槽領導實在是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這比人氣死人,馬武山軍分割槽有個徐大龍,那傢伙神出鬼沒,本事太大了,這個比不了。
旱災持續到了7月25號,仍然沒有下一滴雨。
馬武山軍分割槽安置了三十多萬災民,後來又陸續來了一部分,總人數接近了40萬,一天就需要20多萬斤糧食。
再加上馬武山軍分割槽各個部隊機關和本地居民的消耗,每個月的糧食消耗都超過了。上千萬斤。
旱災持續的時間太久了,地主家也開始沒有餘糧了。馬武山軍分割槽糧食庫存的數量越來越小了。
鬼子本來就不是什麼好鳥。原本敵我雙方已經達成了默契,可以從後方運過來大批的糧食,雙方分到的糧食數量也基本相當。可是鬼子不管百姓的死活,只顧自己的部隊能夠儲存足夠的糧食。
日軍很快就儲備了足夠消耗半年的糧食,可是地下黨的抗日武裝不僅要解決部隊的需求,還要安置大批的災民,以及照顧當地的居民,糧食的缺口依舊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鬼子們突然變臉了,他們不再允許大後方採購的糧食透過日佔區,開始襲擊抗日武裝的運糧隊。
小鬼
子的背信棄義,惹惱了老總,老總下令各地的抗日武裝向日軍發起攻擊。
即使在旱災如此困難情況下,李雲龍仍然沒有停止練兵。這段時間沒有仗打,他就每天盯在訓練場上。
現在總部終於下達了作戰命令,他頓時就興奮了起來。
他說道:「這些苟日的小鬼子,好了傷疤忘了疼,剛剛吃了幾頓飽飯,就忘了捱餓的滋味了。勞子這次要把他的運輸線全部搞癱瘓,我倒是要看看他們能夠撐多久。」
李雲龍的想法是對的。日軍雖然有了半年的糧食儲備,但是除了糧食之外,他們還需要其他的物資補充,比如說武器彈藥。.
愛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