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搖了搖頭說道:「這恐怕不行。那些災民根本就不聽勸說,再加上日偽特務在裡面進行搗亂,扇動災民,災民的情緒十分不穩定。
如果強行驅離的話,會嚴重影響地下黨抗日武裝的信譽,簡單粗暴的辦法是不行的。」
李雲龍說道:「那怎麼辦,就任由城裡面亂下去嗎?」
眾人討論了半天,也想不出什麼妥善的解決辦法來,最終大家還是把目光投向了徐大龍。
徐大龍足智多謀,向來都是眾人的主心骨。大家已經習慣了,實在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都指望著徐大龍。
徐大龍剛開始的時候也覺得很頭疼,他也在努力地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要解決的是兩個麻煩,第一個是如何讓災民能夠遠離城裡,第二個就是如何把混在災民當中的女幹細給挖出來。
徐大龍來自後世,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滿天飛。他努力地檢索自己的知識,忽然想起了一部電視劇,是反映唐朝時期的,裡面就有一個安置災民的橋段。
他對照著眼前的情景,仔細地考慮過後,覺得應該可行。
望著眾人期盼的目光,他說道:「我倒是有個辦法,應該可以解決眼前的困境。」
接著,他就把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
眾人聽完後都十分興奮。李雲龍高興地說道:「大龍兄弟,你這腦瓜就是靈活,這樣的主意都想得出來。咱老李真是佩服。」….
趙剛也十分高興,說道:「大隊長,這簡直是奇思妙想,肯定能解決問題。我現在就去安排。」
這天中午,快到午飯的時候了,災民們都等著民鄭部門來為他們發放口糧。
今天民鄭部門並沒有在粥棚裡熬粥,而是在靠近城門的地方擺上了一熘大缸,大缸一直延伸到城外,每一口缸間隔50米,民鄭部門就往缸裡面投放口糧。
最靠近城裡的一口大缸,裡面的糧食僅僅蓋上了缸底,越向城外的大缸裡面放的糧食越多。
災民們自然是往投放口糧多的大缸圍攏過去,拿光了裡面的糧食,就奔向其他的大缸。結果他們自然而然就被大缸當中的口糧吸引,自動地跑出了城外,很快大部分的災民都出了城。
這一下,弄得那些混在災民當中的日偽特務暈頭轉向,他們的任務是混進縣城裡搞破壞,當然不肯跟著災民們一起出城。
等到他們發現災民都已經跑光了的時候,這才慌了神,急忙也向城外跑去。可惜已經晚了,當災民大部分出城之後,城中的駐軍果斷地封閉了城門。
出城的百姓們被軍分割槽的部隊包圍了起來,民鄭部門的人對他們進行安撫,說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新的居民點,會妥善安排他們的生活。
最終,他們在部隊的護送下離開了縣城,前往了新的安置點。
就這樣,災民們很巧妙地被引出了城,城中的混亂局面就得到了解決。
留在城中的少量災民全部被部隊管
控了起來,由於人數較少,部隊有精力對他們進行甄別,不久以後就挖出了不少潛藏在災民當中的日偽特務。
經過努力,馬武山軍分割槽成功地安置了34萬災民。
災民的流動被控制住了,根據內部基本上恢復了穩定,可是災民的管理仍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所謂無事生非,每個災民安置點的人數有兩三萬,他們無事可做,難免會生出各是端。
再加上仍然有一些壞分子混在人群當中,他們故意挑撥災民之間的關係,打架鬥毆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人因此而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