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由心發,力由地起。
勁發六合,脛、膝、腰、膊、爭、腕,六個關節一起發力,六合勁。
任何一個部位都可化作攻擊手段,拳法飄忽,快如閃電,心狠手辣。
手似蛇,似鶴,朝形似雞,發力如貓,力向對方標。
行橋忌落馬,擋手忌衝頭。
拍煞、攤打、綁手衝捶、詠春的一招一式被李牧打出,深得詠春之精髓。
詠春其實只算南方小拳種,一代十餘人,真傳只有三五人,跟形意、太極這種拳術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一提詠春,其代表自然就是葉問。
葉問的詠春師承陳華順,算詠春第三代傳人,後經改良,被人詬病不正宗。
但也正是葉問將詠春徹底的發揚光大。
拳法不能守舊,要破舊立新,只要不斷的進步,才能流傳千古。
緊接著,李牧拳法又變得大開大合,剛勁有力,如烈日當空,正是大洪拳。
各門各派的招式,李牧都練得爐火純青。
形意拳、詠春拳、大洪拳、太極拳、八極拳、八卦掌……
李牧身體如同大熔爐,身體為爐,道心為工,氣血為碳,武學為銅,將眾多武學融會貫通,漸漸走出自己獨有的武道之路。
從剛到柔,從柔到剛,剛柔並濟。
李牧的身上漸漸有了那麼一絲道韻,若是有武道高手觀望,會發現李牧身上微微有毫光散發,這是武道進入忘我之境。
不知過了多久,李牧終於將所有武學演練一遍。
渾身清爽,自有一股混元之意味。
李牧轉身坐在院中的石桌前,獨自倒了一杯茶,拳法演練完成,只覺得渾身舒坦。
此時天地已入秋轉涼,世道也越發的混亂。
外敵賊寇也在不斷的攻城略地,李牧在佛山有時能看到一些流民,衣衫襤褸,模樣悽慘。
看到這些逃難之人,李牧每次都會給些銀錢,給他們安排一份生計。
現在兵荒馬亂,平時世界的歷史時間有些偏差,此時兩廣正在鬧自治,可謂是內憂外患。
這是大勢,李牧阻止不了,他現在只想完成系統的任務,保護身邊的親人足矣。
李牧喝了茶,轉身離開帥府,向著三舍茶館走去。
今天三舍茶館沒開門,李牧竟直走進了姜老所住的後院。
剛邁進後院,就看到姜老正與人對坐喝茶,姜泥在一旁小心的伺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