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聽完了張揚的講解,哥倆又嘗試起來。
道理講通了,剩下的就是練習了,徐程跟大冰倆人腦瓜子都不笨,透過簡單的嘗試跟不斷的調整之後,很快就可以做到讓餌料浮在水面上了,無非就是力道輕一些,只把外面一層捏實一點,保留裡面的鬆散結構嘛。
讓餌料入水沉底很容易,讓餌料在水面漂浮起來也不難,真正難的就是讓餌料保持接近懸浮的狀態了。
眼看倆人瀕臨崩潰,張揚又駕輕就熟的現場演示了幾遍,在一盆餌料快要禍禍完的時候,徐程終於成功了一次。
“哈哈哈,快看,快看水裡的餌料!懸浮了,真的可以懸浮了!”徐程就跟中了五百萬似的,興奮地嗷嗷叫。
“這玩意兒起初訓練的時候可能會麻煩點,用的多了之後,就變成了一種感覺,不要因為做到了一次而興高采烈,距離實戰還遠著呢!
技巧我已經教給你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的訓練了!我個人建議你們,最好是從開餌的時候就提前開始做訓練,這樣可以降低後續的手法難度!
好啦,你們繼續研究吧,還有一下午的時間呢,我要繼續釣魚了,挑戰東湖水庫的大胖頭,還有一下午的時間呢!”
張揚漏了一手之後,給徐程跟大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哥倆魚也不釣了,一人開了一盆餌料,然後開始不斷的訓練嘗試張揚教的技術。
現在的張揚,有點理解古人最終道不輕傳藝不賤賣的真諦了,家裡競技團隊那幫傢伙,整天守著張揚這個國寶級臺釣老藝術家,但是訓練學習的積極性也就那麼滴,不算低,但也絕對算不上痴迷。反觀旁邊不遠處的徐程呢?大熱天室溫三十多度,結果練習起來,極度專注。
張揚搖了搖頭,將腦袋裡這些古怪的念頭全都驅散出了腦海。
剩下的餌料被徐程他們禍禍的不多了,張揚又用盆開了幾包,很肉疼的滴了幾滴的濃縮藥劑,再次嘗試做釣起來。
等張揚教完了技術又重新開餌完成,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兩點四十了。
中午頭這個時間段,對做釣別的魚種來說,可能不是啥好時間,畢竟神仙難釣午時魚嘛。
但是大水面的水庫當中,做釣鰱鱅這一類濾食性的魚類,中午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甚至因為水溫升高的關係,鰱鱅的活躍度比早上溫度低的階段還要更活躍一些。
中午吃飯這段時間,張揚做釣的窩子等於人為的放空了大概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水底的窩子經過這麼久的沖刷,早已經擴散的差不多了,持續拋竿聚起來的魚群,也會因為餌料的稀少,而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過這些因素張揚都不在乎,反正釣費有人報銷,該拍的段子素材,也都完成的七七八八了,現在的張揚可謂無事一身輕,隨便怎麼玩都好,根本就不需要考慮任何因素。
基於這種心態,張揚下午的做釣風格變得佛繫了不少。
打頻率抽窩子這種操作,直接停了,改成了張揚不緊不慢的手拋窩,餌團團成核桃大小的尺寸,隔一會兒就拋一顆到窩點附近,鉤上的餌料,也被他給揉捏的明顯緊實了不少,拋一次杆,至少有一分多鐘的時間才會慢慢化開脫落。
悠哉樂哉的釣了一會兒,張揚發現這個時間段的水庫魚情明顯變得活躍了不少。
尤其是早上幾乎沒怎麼活動的白條藍刀魚啥的,此刻在水面上極度的興奮,每次餌料入水,浮漂都會跳啊跳的好久才能沉下去。
這種狀態下,再去用小吃鉛的浮漂明顯就有些不合適了,於是張揚果斷換上了吃鉛4g多的三號大漂,利用大號鉛墜的速度快速穿層,減少小魚鬧窩的影響。
還真別說,調整了思路之後,浮漂的動作總算舒服了不少,隔一會兒,就會給上那麼一口,雖然不像上午接近連桿的快蹦上魚那麼密集,但也一直閒不住,這種節奏對此刻沒事兒的張揚來說,那就是一種享受。
斷斷續續的上了幾條有大有小的鰱鱅之後,張揚又思考起了另一個問題。
水溫高了之後,魚的活性變大了,現在做釣的深度還是上午的深度沒調整過,那窩子周圍的大魚,會在什麼位置呢?
上午的時候,張揚嘗試過做釣三米多的水深,想要搞一條大個體的原水庫老魚上來,結果一口沒有。現在沒了釣費壓力跟拍片素材的壓力,要不然再試試看?
張揚這個傢伙,想到了這點,立刻就開始著手調整起來。
重新起竿,把浮漂的漂座位置上推到三米左右,隨後上餌拋竿進行試口,發現這個水深也能釣到鰱鱅,並且個頭比兩米多的深度普遍偏大之後,張揚再次一咬牙,直接把漂座又上推了接近一米的位置。
這下好了,到底的水深大概五米出頭,張揚早已經釣到了三米八九的深度,從中層做釣直接調整到偏底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