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花這麼多錢?
李歸南仍然沒有立即解釋,慢吞吞的喝了一會茶,然後才說道。
“德里啊!”
不過只是隨口一說,許道梁、餘泰林他們兩人立即驚聲道。
“你是說,說,德里國的皇帝!”
德里國的皇帝!
就是莫臥兒帝國的蘇丹,明商們都是稱他為“德里國”。
“哎呀,怎麼把那地方給忘了,他們能買得起,能買得起!”
許道梁立即說道,他對德里也不陌生,德里皇帝……那是一個有錢啊!
怎麼個有錢法,就是這會正在位的沙賈·汗,給媳婦修個陵墓就花了4000萬盧比,這可不是後來的印度盧比,而是那種用三錢多重的白銀鑄成的盧比,換句話來說,用一千萬兩銀子給媳婦修個個墳。
絕對的“壕”無人性!
至於花個幾十萬盧比,買個寶石啦什麼的,更是常有的事。
他們怎麼知道這些的?
其實,明商從來沒有缺習過大航海時代,甚至在達·伽馬抵達印度的時候,就曾遭遇過“中國商人”,看似海禁的時代,官方口中的“大明海盜”就已經把商船航行到了紅海,至於印度沿岸更是他們常去的地方。在歐洲各國航海家、東印度公司的航海日誌中,都很清楚的指出——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在那裡經營百年的明朝商人。
最後那些明朝商人為什麼消彌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歸根結底還是滿清的入關以及隨後的全面海禁。
不過眼下,李歸南他們這些海商們,對印度那是瞭解的門清。
“況且,那個德里皇帝可是個情種,願意為搏美人一笑一擲千金的主,都能花上百萬兩銀子買一塊寶石,就咱這面大鏡子,賣他個二十萬兩,那都便宜他了!”
李歸南說笑說道。
“便宜是便宜他了,可他們肯定不喜歡咱們的紅木鏡框,那些人喜歡的東西和咱們不一樣。”
“我知道,這事簡單,找些回回工匠過來按照他們喜歡的弄,包金啦、鑲銀啦,再弄些寶石上去,反正咱們到最後還是要把價錢給加進去……”
隨後,李歸南喊過來管事,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再簡單不過,無非就是找工匠按照德里皇帝的喜好,投其所好罷了。其實大抵上,那些玻璃鏡,最後都會被他們賣給印度的蘇丹啦、總督啦。為啥?人家真的是“土豪”啊!
嗯,估計還會賣給“羅馬蘇丹”,也就是奧斯曼蘇丹,這年月的奧斯曼帝國自稱“羅馬帝國”。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就是外來殖民統治,對國內的民眾是極盡壓榨,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