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天空一碧如洗,地裡一片累人的金黃。首兒傻傻分不清的黍子和粟彎了腰,玉米皮裡玉米棒子金黃,地底下是累累的地瓜和土豆,該秋收了,所以這金黃,就顯得累人。
團圓和爺爺一大早就來了地裡。昨天祖孫倆爭了半天,李秀才的意思是先收黍子和粟,團圓的意思呢,先刨地瓜和土豆,她的理由充分,剛開始有勁,就應該先從費力的開始。最後又是李秀才妥協了,兩個人來刨地瓜。
“爺爺,你先歇著。”團圓先把地瓜上頭的藤扯了。
藤扯完,李秀才開始挖地瓜,團圓跟在一邊,把地瓜抖掉土,一個一個裝進筐子裡。
團圓一手叉著小腰,一手提著一串地瓜,“爺爺,今年地瓜長的特別大,你看一個得有一斤多,咱們倆一頓吃這麼一串就夠了,咱們曬地瓜幹吃吧。”
“行。”李秀才一鋤頭一鋤頭刨地瓜。
團圓把被鋤頭刨壞的地瓜放在一邊,往前拖筐子,筐子上多了一隻手,“你怎麼才來?”團圓不用看,就知道是首兒,全村這麼些孩子,只有首兒的手比她的都白。
“有點事。”首兒是睡懶覺了。
團圓把一個地瓜用袖子擦擦,一掰兩半,“嚐嚐,挺甜的。”她自己嘎嘣嘎嘣吃上了。
桃源村的地瓜是白瓤的,這種地瓜面,不算是太甜,但每個大人孩子都會生啃剛挖出的地瓜,特別脆,水多,幹活累了正好吃著解渴。
首兒長這麼大,沒這麼生吃過地瓜,關鍵是上頭還有泥,他看團圓跟小老鼠一樣,繞著地瓜把皮啃下來,他做不到。
“我先幹活吧,過會再吃。”首兒拿過那半地瓜,裝進兜裡。
團圓咯嘣咯嘣一口氣吃完了半個生地瓜,追上首兒。
兩個人幹活就是好,拖筐子輕鬆多了,滿滿一筐子的地瓜,兩個人也能拖動。
把筐子拖到地頭,團圓又拿了一個空筐子,一共裝了滿滿五筐子沉甸甸的地瓜,首兒看著這麼多地瓜,“你爺爺準備怎麼拿回家?”
“用木板車推啊,兩趟就可以推回家,你家要不,送給你家一筐?”團圓每回去首兒家玩,除了練字,還有點心吃,還能學到一些點心的做法,她也想給首兒些別的,不光是草編的螞蚱。
首兒叫爺爺給他編了一堆各式各樣的螞蚱,他的書房裡,現在書只佔了一個小角落,剩下的地方都被螞蚱佔滿了,他還叫爺爺編,王居中可以幫著拿去鎮上賣,應該能換不少錢。
首兒拿一根地瓜藤碰碰她的小辮子,團圓搶過來扔在一邊,聽首兒說:“不用給我家,我娘說想吃啥就花錢買。”
團圓就給首兒說了,“那你去我家,我煮地瓜給你吃。我跟你說,煮地瓜有個很好吃的吃法,你把它從中間掰開,在瓤裡插上一個一個生花生,吃完你再插上滿滿的生花生,比光吃地瓜好吃多了。”
“哈哈,團圓,那你家花生該吃光了吧,這也是你想出的一道大菜?”秤砣不知什麼時候過來的,大笑道。
反正自己做什麼,秤砣都挖苦自己,團圓氣鼓鼓的,“不是菜,但在我心裡勝似菜。我跟首兒說呢,不是跟你說。”
“切。”秤砣摸摸鼻子,跑到首兒面前,“首兒,你別聽她的,燒地瓜才好吃呢。”
“我覺著團圓說得對。”首兒明白團圓的意思。
跟桃源村吃的用大黃米包的粽子不同,首兒在以前的嚴府,吃的是大米包的粽子,其他人都喜歡蘸著糖吃,首兒不一樣,他喜歡吃涼粽子,只蘸醬油,他覺著特別好吃,就跟團圓喜歡在地瓜上插花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