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朱翊鈞還是小太子時,偷偷的在這裡釣魚,梁大忠趕來獻殷勤,第一次見太子,磕頭表示忠心。
太子當時拍了他兩下,留下了一句話,大忠有忠,成為他這些年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奴婢如何不記得這裡,到死也不會忘記。”
朱翊鈞讓人搬來椅子,命梁大忠坐下,梁大忠不敢拒,最後和皇上一起坐下。
朱翊鈞笑著說道,“當初朕頑皮,還是大忠幫忙打了不少的掩護,不然朕當時可要吃聖母不少的掛落。”
梁大忠感受到皇上的心意,內心嘆了口氣,終歸還是放棄了不捨。
看到梁大忠的神情,朱翊鈞笑了。
合格上位者最大的牌,就是感情牌,沒有誰不願意和老闆談感情,除非老闆的名聲很臭。
朱翊鈞自問這些年來,雖然對規矩看到重,但是對願意辦事的老人,還是很善待的。
“六家皇店,上繳給內庫的銀子,每年有三百萬兩之巨,平攤每家有五十萬兩銀子。
可見這六家商行如今的實力,雖然朕願意他們規模擴大,多收銀子以國用,但是絕不是放任不管。
所以朕要新立商貿司,專管六家皇店,每筆賬都要清楚,每項貿易的去向也要清楚。
來源,生產,出處都要明明白白,錦衣衛又是國之重器,如何能與這皇店之事牽扯過深。”
不光如此,商貿司直管皇店,太監要參與監管,戶部官員也要參與。”
讓官員參與進來,朱翊鈞全盤想了很久。
這些年放任六家皇店野蠻生長,損害的是其餘商戶的利益,還有地方收稅的利益。
至於地方的雜貨門商,門攤稅本來收不到多少,事情又多雜,且都是小門小戶,朱翊鈞並不放在眼裡,留給各地就是了,沒有打算提高門攤稅。
靠著皇店的效益,算是間接的收到商稅了,所以他會補償一些給外朝,但是卻不是現在。
“皇爺想的周全,奴婢目光短視了。”梁大忠認錯,皇上說的這麼多了,已經給足了他面子,徹底放棄了內心的盤算。
“這麼多年下來,你到底是忠心的。”朱翊鈞讚歎了一番。
有了這句話,梁大忠再無怨言。
“商貿司的建立,大忠你要多用點心,皇店之事是你一手辦成,最清楚細微之事。”
“奴婢一定好好從旁協助。”
錦衣衛的事,朱翊鈞目前還沒有打算動,現在錦衣衛人員臃腫,有部分原因,是犒勞有功之臣,常蔭功子孫入錦衣衛。
例如之前他看重的心腹大臣譚綸就是如此。
有些開支,還是要繼續維持的,不能讓有功的人寒心。
梁大忠之前提議,要求擴招番役,朱翊鈞沒有同意,東廠權利本來就大。
已經壓服了錦衣衛可以讓東廠使用,如此還嫌棄不能指使如臂,朱翊鈞也理解。
但是就是不行,到底要留份制衡。
成立商貿司的事,關乎於每年三百萬兩銀子的新衙門,很多人都很少上心。
商人們更是如此,紛紛向梁大忠打聽。
“此事不是三兩日就能成的,各位先照舊制,皇爺最認按章辦事,只要是如此,哪怕有錯也不會追究。”
話雖然如此,商人們最怕的就是環境變化,當年就有擔憂,這才幾年,果然又要出一個什麼貿易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