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還有幾人在。
“如何是好?”
朱翊鈞問道。
“只能從民間招募,又恐百姓不願入軍戶。”凌雲翼臉色一樣為難,新兵不經軍事,恐難有戰力。
想到兩千關寧鐵騎,又提議。
“可否從邊軍各部抽調入京營?”
“斷然不可。”石茂華反對。
“京營空虛,不可大量從邊軍招入士卒。”
這是老成持重之言,朱翊鈞點點頭。
京營才幾萬人,再從邊軍招幾萬人來,誰敢睡的安穩。
京營爛,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到底有多爛,爛到什麼程度,就是未知數。
這個未知數,還是不要變成已知的好。
“先從民間招收良家子吧。”朱翊鈞也只能如此。
“恐難齊。”凌雲翼擔憂。
“朕知道了。”
兩人領命而去。
八衛擴編遙遙無期,梁大忠又來回報。
“奴婢已命錦衣衛到地方查探,各地匠戶逃往已多年矣,的確無人可用。”
國家爛,事事爛,行事爛。
聽到梁大忠的回報,朱翊鈞獨坐文華殿,感嘆一聲。
連他這個皇帝做事都如此艱難,管中窺豹,可見天下事已頹廢至何處。
內閣終於呈上了工部尚書的名單。
排在第一位的是太僕卿李幼滋。
朱翊鈞翻了此人的簡歷,發現此人是張居正的同鄉,也就是說是張居正的人。
沒有絲毫猶豫,朱翊鈞勾了同意。
難怪歷史上說張居正跟大明續了命,難怪歷史上有說法,說沒有張居正,大明會終結在萬曆朝。
又難怪說張居正死的太早了,改革沒有完成,等他死前為大明積蓄的積累,在三大徵用完後,二十幾年大明就亡國了。
就像朱翊鈞,諸事爛,連個懲罰的人都找不到。
內閣,以及眾臣至文華殿。
“匠役的事情,今日諸卿在此商議一個對策出來吧,總不能放任不管。”
朱翊鈞看向眾人。
眾人交頭接耳一番,新任工部尚書李幼滋上前。
“招百姓為班匠,以助大匠,且提高大匠的月錢,並每帶出一名匠人,獎一兩八錢,優者獎二兩四錢。”
這話聽得耳熟,朱翊鈞點點頭,照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