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枉顧制度,動輒打殺臣工,導致人心散了。
官員們不幹正事。
後果很可怕。
先不幹正事的是武官,因為武官的心氣早就散了,所以嘉靖年間,一夥幾十人的倭寇,在大明南方腹地,圍著南京城殺了一圈。
南京城,周邊駐軍十二萬人。
世界戰爭史上罕見。
武官人心散了,一代代人下來,早就忘了如何打仗,幸虧出了個戚繼光,重新編練新軍,讓江南重複和平。
文官現在人心也散了。
所以,絕對要改革。
不改革的下場,就是萬曆朝後二十幾年就亡國。
而同樣,幸虧出了個張居正。
張居正在朱翊鈞看來,這就是上天給他的新手大禮包。
不過,他現在有點憂心。
因為,張居正現在處境不是很好。
高拱是隆慶皇帝最為信任的老臣,權勢無人能抵,性格霸道且獨,內閣幾位閣老都被他擠了出去,大權在握。
張居正雖然有城府,手段刁鑽,但仍然不是對手。
朱翊鈞現在每天有三課,經書,書法,歷史。
上午學習了經書,師傅們去了廊坊休息。
今天是張居正值日,在文華殿當班,他的氣色很差。
張居正感官敏銳,察覺到了太子正在打量他,裝作沒有發現,兩人雖然打交道時日不多,朱翊鈞已經給張居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聲音發自丹田,深沉有力,並有餘音嫋嫋,完全不似小孩般說話沒有條理。
太子的確是一個早慧的孩子。
“請先生喝茶。”
小太監立刻上前奉上茶水。
張居正客氣的道完謝,安座片刻。
張居正眉目軒朗,長鬚,是一個愛好整潔的人,袍服每天都像新的一樣,熨燙的摺痕分明。
出閣讀書見了這麼多大臣,張居正是令朱翊鈞印象最深的人。
不光是前世的名氣,更重要的是,此人的心智和他的儀表一樣出色,不開口則已。
只要張居正開始說話,就必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辭簡短準確,使人無可置疑。
正所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此人能在高拱的權勢下,在內閣屹立至今,是有真本事的。
張居正先是問過朱翊鈞最近讀了什麼書,聽到朱翊鈞的回答後,點點頭,讚揚了太子一番。
此時,伴當們進來,告知飯食準備好,請朱翊鈞移步。
“請先生一起用膳。”
張居正見太子態度堅持,也就同意了。
飯畢,朱翊鈞指著一道菜,說道:“此菜為驢腸做成,用料需新鮮,為了確保隨時供應,每日必殺一頭驢,著實浪費。”
“雖是隻用驢腸,但是驢皮,驢血,驢肉卻有供應內廷,如此也不算浪費,且是小事,太子目前年齡小,應重學習。”
聽到張居正的話,朱翊鈞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