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涵耳機裡一片安靜,不用問,她猜也猜得到外面那幫人的心思。
不過她可沒閒心多做勸諫,要不是擔心出事,剛才根本不會違背既往解說風格,說那麼多的題外話。
而且說實話,雖然王磊仔細講解過,她自己仍然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對其中要害的體悟有些“浮”。
畢竟還沒有過實踐。
“現在是ADR的第一步:主動進入假腔——靶血管內膜下。”
“請注意王老師的手法,體會‘穩’、‘簡’二字。”
“尤其是這個‘簡’字,越簡單的操作,越能保證成功率,避免併發症。”
“如果反覆操作,搞得繁瑣複雜,失敗的機率就會大增。”
視野中,王磊的姿勢和動作似乎就沒變過,而DSA室的大螢幕上,特製導管繞開斑塊阻礙,順利地突入血管內膜,穩如老狗地前行,幾乎沒有一絲一毫的停頓、偏移。
王磊示範得清清楚楚,但示教室內,仍頗有人對‘穩’、‘簡’二字不以為然。
這種詞彙,往往聽起來高大上,細究則空洞無物。
穩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嗎?
簡也是廢話,能簡單解決的,難道誰還傻得非要去折騰?
難道象那個為了在學生面前炫耀的醫生一樣,故意去放開主動脈阻斷,導致鮮血噴上天花板,最後病人死亡?
所以你林醫生說“五六個細節上的操控,螢幕上卻完全看不出來”,就是說象王磊現在這樣“簡單到看不出來”?
林思涵心裡無聲地笑了一下。
既笑外面那幫傢伙,也笑自己。
“穩”、“簡”,哪有這麼容易做到。
王老師講解時,強調“避免在入口處反覆穿刺”、“避免導管反覆進退”、“避免硬導絲前向操作過多”、“預選擇著陸區、預處理通道”……
林林總總,講了幾十條注意事項。
自己用一個“簡”字就總結出來了,確實很優秀,貌似對其精髓掌握得不錯。
但CTO的血管可不是善男信女,裡面坑多得是——換成我上去操作,真的能象王老師現在所做的一樣,看起來簡簡單單嗎?
想著自己的職責,林思涵一邊注意觀察王磊的手法,一邊提醒道:“自然形成的夾層,主要危險在於‘出血’二字。”
“主動製造的夾層,關鍵點當然也在‘出血’二字。”
“它不但關係到預後,還直接關係到手術當場的成敗。”
“‘穩’、‘簡’二字目的之一,就是減少出血。”
“比如,倘若在進入假腔時遭遇困難,被迫反覆穿刺,這就不是“簡”,而是“繁”——損傷過大,勢必會導致血液往假腔內突破,直至形成血腫。”
“但穿刺方向、位置很難把握,而且不光斑塊會鈣化,內膜也會鈣化……很多原因會導致穿刺困難。想要一次性穿刺成功,除了基本功的修煉外,還有三大要點五大注意……”
“再比如當前王老師正在做的導管前行,由於CTO血管環境的惡劣,經常會找不到正確道路,被迫反覆進退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