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新理解血管之前,我要請問同學們,你們是怎麼理解血管夾層的?”
林思涵的聲音直接傳入各大示教室,聽著這貌似極為簡單的問題,學生們面面相覷。
傻子也聽得出來,林老師別有所指,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理解能夠解答的。
見無人解答,林思涵激將道:“堂堂Z科大,匯聚全國各地學霸,難道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敢答嗎?”
衛鈞弈第一個受不了激將,猛地跳將起來,衝著附近的工作人員吆喝:“話筒,話筒。”
工作人員連忙小跑而至,從幾個人頭上把話筒遞過來。
衛鈞弈一把搶過,大聲說道:“血管夾層就是血液進入了動脈壁,將動脈壁的各層分離,非常兇險。”
“尤其是主動脈夾層,死亡率很高,一旦出現,需要馬上手術。”
“而PCI中出現的夾層同樣危險,是因為醫生的操作引起,萬一出現,必須終止手術,使用藥物,必要時置入支架救治,甚至需要開放性手術。”
“學得不錯。”
林思涵剛誇了衛鈞弈一句,馬上又給予否定:“但還是答錯了,那是過往的看法,現在對夾層應該重新理解,它沒有這麼簡單。”
“自然形成的夾層很危險,但如果我們主動製造夾層呢?”
衛鈞弈立馬就暈乎了。
他的知識都來自於教材,在他的知識體系裡,只要是夾層,就是危險的。
難道自己製造的夾層就不是夾層了?就安全了?
而且PCI出現的夾層,不就是醫生製造的?
“就如地震造成的堰塞湖,隨時會崩塌,會造成災難。但若我們主動把它炸塌呢?”
主動炸塌?
主動進入假腔,製造夾層?
衛鈞弈一個激靈,腦海內神光乍現,靈思奔湧。
然而奔湧半天,奔了個寂寞。
跟他一樣,從張天問到周雨汐,再到趙子剛、丁金明……被激發靈感的人不在少數,最終腦細胞殺死一堆後,都以寂寞收場。
寂寞各有不同。
學生們缺乏實踐經驗,大都無法想象具體的“主動”方式,完全雲裡霧裡。
醫生們實踐經驗豐富,專科知識儲備同樣豐富,因此不但能大概想象具體操作方式,還想得更多更深入。
然而越深入,就越覺得主動製造夾層問題多多,危險極大,難以實行。
林思涵也沒指望有人能想明白,那些新來的外國師弟們就是例子——王老師親自給他們講解了,這幫笨蛋至今還沒能掌握呢。
等了一會,見王磊已經將導引導絲放到靶血管入口,開始做初步檢查試探,林思涵趕緊說道:“要理解主動製造夾層的概念,首先要重新認識血管壁的構成。”
“一般認識中,血管壁分為內膜、中膜、外膜,是這樣嗎?”
幾乎所有人都暗暗點頭,衛鈞弈還抓著話筒,直接答道:“對,難道不是這樣嗎?”
“是這樣沒錯,但三層膜之間,還有兩個一直被臨床忽視的結構:內彈力板、外彈力板。”
“彈力板極富彈性,且能耐受擴張——這就是主動製造夾層的物質基礎,也是ADR(正向內膜下重回真腔的理論基礎之一。”
“好,關於理論,請看術後論文。現在,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器械。”
丁金明立刻就要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