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的追尋 茫茫然失去
可愛的 可恨的 多可惜
夢中的夢中 夢中人的夢中
夢不到被吹散往事如風
空空的天空 容不下笑容
傷神的 傷人的 太傷心
揮別的種種 揮不去的種種
毀不了被淹沒一往情深
忍已無可忍 恨不得別人
害人的 迷人的 痴情人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聽著單曲迴圈的傷心歌,道洛璃心裡也不太美妙,聽的她整個人都快抑鬱了。
這傢伙不會想不開,的抑鬱症吧,如果是這樣,那可就不妙了。
白小杰嘴角帶笑,只不過很快恢復,就是要讓小婊砸瞎想。
抑鬱症,多麼可怕的病痛。
抑鬱症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以連續且長期的心情低落為主要的臨床特徵,是現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型別。
臨床可見,心情低落和現實過得不開心,情緒長時間地低落消沉,從一開始的悶悶不樂到最後的悲痛欲絕,自卑、痛苦、悲觀、厭世,感覺活著每一天都是在絕望地折磨自己,消極,逃避,最後甚至更有自殺傾向和行為。患者患有軀體化症狀。胸悶,氣短。
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動。有明顯的焦慮感。更嚴重者會出現幻聽、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症狀。
抑鬱症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數年,大多數病例有復發的傾向。
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生物學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與抑鬱症關係密切的心理學易患素質是病前性格特徵,如抑鬱氣質。成年期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然而,以上這些因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以及這種互動作用的出現時點在抑鬱症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臨床表現:抑鬱症可以表現為單次或反覆多次的抑鬱發作,以下是抑鬱發作的主要表現。
1.心境低落: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
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
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
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
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
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等。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應提高警惕。
4.認知功能損害: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5.軀體症狀: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
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
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