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滿目山河空念遠

第二百一十九章 滿目山河空念遠 (第3/4頁)

推薦閱讀:

十方香客中,終於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但回答他們的卻是合掌微笑的妙寶法王——只見他緩緩翻動著他面前的御賜藏經綱目,超然物外猶如神人。

“御賜藏經之珍,在於法源心意之相合,雖說此文字天地疏朗、裝幀典雅,內藏的經書文字卻早已通行世上,諸多法門從來都不是什麼秘密。”

“而這個鐵盒恰巧相反,當初達摩祖師留下此盒,雖說空無一物,鎖住的卻正是當初世尊在靈山法會,拈花所付摩訶迦葉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言及此處,妙寶法王不禁拊掌讚歎道,“今日得見不思議之功德!摩訶迦葉尊者,當年持僧加梨袈裟於雞足山入定;菩提達摩法脈,以教外別傳的微妙法門於中原生息。兩者出乎二心又合乎一理,實相無相又豈止是悉檀寺之寶?合該是這雞足山之寶!”

眾人此時才恍然醒悟,原來面前的破鐵盒子,竟然是達摩祖師留下的寶物?!

達摩祖師乃是中國禪宗初祖,傳說以五葉芒葦作舟渡江入魏,來到嵩山創立了禪宗。他所傳的禪宗不重玄理,而以坐禪“壁觀”直指本心。

在達摩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形成了以六祖慧能為首的南宗和以神秀為首的北宗。在修行上北宗倡導“漸悟”,而南宗倡導“頓悟”。經過多年的爭執,南宗終於取代了北宗的勢力。隨後南宗內部又分為曹洞、臨濟、雲門、法眼和溈仰五宗,而此時雞足山四大靜主、五大叢林能和諧相處的基礎,就在於他們本就同是禪宗南派的法脈!

此時此刻,再也沒有人認為妙寶法王是無知者無畏地帶著東西一廂情願前來,從他精準絕妙的預判上來看,分明是達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程度了!

這樣的寶物如此珍貴,此時就算外表殘破無比,卻已經沒有人敢輕視了。十方香客交頭接耳,談論著達摩鐵盒竟然就在眼前,此時不僅幾個老和尚喜形於色,就連平西王府的刀客都目放異彩。

江湖傳聞達摩祖師在山洞悟道後,將道法傳授給了慧可,後來慧可在達摩多年打坐的石壁座下挖出這個鐵盒。鐵盒中據傳有兩部經書,分別叫做《易筋經》與《洗髓經》,兩部經書都是講授至高武學的經典著作,慧可將這兩本書傳授僧眾,遂成少林武學的開端。

“敢問法王,這樣的寶物你是從何得來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場外此時忽然傳來一個聲音,就連神醉無比的老僧們也逐漸皺眉,從先前的巨大沖擊裡清醒了過來。

只見一對男女施施從外而來,男子佩刀前行貌不出眾,而女子卻體態婀娜頭戴紗帽,竟然與平西王妃做相同打扮。

兩人不由分說地坐入了空餘至今的南側座位,面對著一直掌握著主動權的妙寶法王也毫不相讓,倒是弘辯方丈顯露了喜出望外的模樣。

“這是小僧三年前曾親自去往摩揭陀國,在一天竺精舍的廢墟下,發現了大日如來所履石跡,多次勘查挖掘之後找到這個鐵盒……”

妙寶法王還沒說完,就被人驀地打斷了。

“阿彌陀佛,一定是玄奘大師所留!”

研究著鐵盒上圖桉及形狀的弘辯方丈,忽然抬頭感嘆道。

“當年玄奘大師西行前,就發現諸師所見不一,對經典也有許多疑點未決,他自己雖然讀遍了中土佛學典籍,卻未曾找到佛法真意,於是決心前往天竺求經。而當初前往天竺之路早已荒泯多年難以尋找,玄奘大師便曾去求取達摩祖師留下遺物,想找到西行天竺的正途。”

面對諸多香客,弘辯方丈也緩緩解釋道,“當初玄奘大師在天竺巡禮佛跡時,就曾專程去瞻仰過佛足印石,隨後並將其圖桉攜帶回國,呈給唐太宗,遂奉旨按圖刻石予以供奉。”

“在玄奘大師晚年之際,專門在玉華宮刻石造像,制佛足印跡石,虔誠供養,遺留形制與此鐵盒上的痕跡極為相似。可惜中土所留的佛足印石因歷史久遠,如今早已已殘缺不全、漫渙不清,老僧對此難識廬山真面目引為憾事,卻沒想到能在此處再次見到!”

江聞被氣得牙齒咬碎吞入腹,心想你這個老和尚到底是哪頭的,本掌門想盡辦法替佔便宜砍價,你怎麼就站出來發表一番“感謝!震驚!多年前未刪減版本重見天日!”的言論?

“若是小僧所料不差,就應該是這樣了。玄奘大師當年將鐵盒帶回天竺、埋在地下,不想被小僧失而復得交還中原,正合是千年的因緣際會。”

妙寶法王微笑以對,絲毫不把江聞的質疑放在眼裡,此時不去爭辯就是最好的解釋。

“不知道閣下是……”

自古言多必失,像他所處的位置早已習慣了遭受質疑,這時候妙寶法王面前的最優解,就是“與其證明自己,不如羞辱別人”,先把還想繼續開口的江聞給噎住,盤問盤問對方的來頭大小,又是否有資格坐在這裡說話。

“阿彌陀佛,老衲還未向貴人們介紹,這位江檀越乃是靖南王府遠道而來的貴客。”

藉著弘辯方丈的恰到好處解釋,江聞也順理成章地對眾人介紹道:“正是如此。在下靖南王府門客江流兒,這位是舍妹方百花,有什麼問題嗎?”

十方香客面露恍然,四大靜主也微微點頭,確實也唯有同為三大藩王的人,才有資格與平西王府南北對坐,有著弘辯方丈的背書,自然也沒有人再去懷疑。

江聞一行到來只是個插曲,妙寶法王此時卻再一次站到了場中央,朗聲開口道:“今日除了御賜藏經,小僧還想斗膽借閱悉檀寺另一寶卷,同樣帶有佛寶相配。”

“眾生從無量劫來,所造一切罪業,皆當懺除淨盡方得正果。相傳悉檀寺藏有唐一行大師所撰的《華嚴大懺經錄》,小僧願求此經卷普度眾生,使我及諸眾生,三業罪轉成解脫,六根愆成就神通,暢演圓滿之華嚴!”

香客們議論紛紛,對於雞足山的《華嚴大懺經錄》也略有耳聞。《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陀證悟後於定中開演的首部經典,被譽為“經中之王”,涵蓋三藏十二部一切如來教法,

前代土司木增就曾拿出這部古經,先是聚合大理無數高僧參詳研究,後將稿子交由蘇州中峰禪院主持讀徹為之校核參補,又由天台寺習教觀沙門正止治定,復請大儒錢謙益、汲古閣主人毛晉一同比對,終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捐資請汲古閣良工凋造,功成後版藏於浙江嘉興府愣嚴寺藏經閣,其正本早已刊印流通。

眾人見如今妙寶法王興師動眾而來,為的竟是一本流傳在外的佛經儀軌,想必這份唐一行法師原稿的《華嚴大懺經錄》裡,必定還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奧秘玄機。

眾人此時都翹首以盼,希望弘辯方丈能拿出經卷一觀,卻見老方丈面露難色遲遲沒有行動,不免心生疑惑,也對於裡面的內容更加好奇了。

“弘辯方丈,這經書裡有什麼東西不便示人嗎?為何如此猶豫?”

香客中有人問道。

弘辯方丈思量許久之後,才對著妙寶法王說道:“倒也不是。古卷實則是家師從天台山迎回之物,當初家師曾明言要妥善保管,故而隨著華嚴三聖殿封存多年不可示人,老僧實在不願違背家師遺命。”

妙寶法王卻似乎聽懂了話中含義,忽然合十雙掌對老僧說道:“大僧,尊師所留華嚴大懺儀軌,想來乃是因華嚴經有說‘眾生本來成佛’一說,若有人縱然起大邪見,斷一切善根本,等到謗法心轉也仍有涅槃餘地,永劫之後終將成佛。”

最新小說: 踏仙階 全紅樓都在圍觀賈赦鬧上進 尋道大千世界 重生之最強王爺 重生之仙尊附體 狹刀狂劍 仙界萬年遊 可怕的大皇子 血劍酆都 琴棋劍俠傳 仙衞 小道柳丹青 醉了這江湖 武神碎影 無生無量 雁影青芒 天下第二捕快 快穿之渣攻指南 愛生暖冬 超級猛鬼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