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對兩千,從數量上看這是勢均力敵,但西吳鐵騎甲天下的名頭已經在世間傳揚數十年,就連郭榮對此都深信不疑。只是在土山上望見梁軍在突擊中依然保持得很完整的陣型,以及這支騎兵顯露出來的沉穩如山的氣質,他果斷地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
撤退的號聲響起,正在攻城的六支千人隊稍稍遲疑,然後在軍法官的怒吼聲催促中,丟下尚在城牆上與守軍廝殺的同袍,開始向本陣撤退。
騎兵的戰鬥意志很大程度取決於主將。
裴越早已習慣身先士卒。
他身後是藏鋒衛的精銳,中間是三寨的敗兵,尾部則是西水寨派出來的五百精兵。陳顯達依舊跟在他身旁,這廝是天生的先鋒大將,武道修為在五名哨官中位居第一,而且勇猛狡詐,最適合衝鋒陷陣。
傅弘之和孟龍符則在中段統御那些敗兵,刀口寨的董大則負責配合他們。
年紀輕輕就被穀梁視作名將種子的韋睿則壓陣最後,他的大局觀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及時領會裴越的意圖,在戰場上做出恰當的配合。
整支隊伍在疾馳的過程中被拉成標準的錐形,就像一杆鋒利無比的鐵槍。
雙方越來越接近,馬蹄聲如雷震動大地,捲起漫天灰塵。
“候!”
相距百丈時,裴越的聲音傳遍前軍,然後只見前軍四百餘人在馬上同時張弓搭箭。
“放!”
當距離縮短到一半時,奔騰的戰馬上,將士們朝前仰身,弓如滿月聽絃驚。
“唰!”
整齊的松絃聲撕裂空氣,利箭似流星劃過天空,以完美的弧線朝西吳騎兵陣中墜落。
與此同時,西吳人的箭雨兜頭襲來,雙方如同映象一般,時機和動作幾乎完全一致。看到這一幕的郭榮神色陰沉,分析一支騎兵的戰鬥力並非一定要等他們進入肉搏階段,只要觀察他們在突進的過程中能否保證陣型的完整,能否整齊流暢地執行戰術指令,就能有個大概的判斷。
在他看來,這支梁國騎兵的先鋒前軍非常強悍,甚至已經接近西吳鐵騎中最負盛名的安陽龍騎。
安陽是西吳的京城,龍騎是禁軍中戰力最強的一個萬人隊。
雖然對方後面的騎兵稍稍有些脫節,可是前面那四百多人組成的槍尖過於勇猛。
郭榮轉頭望向雞鳴寨方向,他不擔心守軍會突然冒出來,寨內滿打滿算只有三千人,在歷經大半天的鏖戰之後,這些守軍也很難起到作用。更何況經過前幾次的進攻,他早已知道守軍將城門堵死,倉促間根本沒法形成裡應外合。
只是那支梁國騎兵的突進速度實在太快,此刻還有大量步卒在城牆附近,撤回和整隊都需要時間。倘若己方輕騎能拖住敵人,哪怕不能戰而勝之,郭榮也有把握整肅好步卒方陣,不會讓那支騎兵佔到便宜。
戰場上的時機稍縱即逝,大梁騎兵想要以少勝多必須在西吳步卒來不及列陣的前提下,撕開面前輕騎的陣型。
這一點不光郭榮和他手下的千夫長看得明白,城牆上的秦賢也能看出來,他不是沒有懷疑過這支騎兵有可能是西吳人假扮的誘餌,但稍稍遲疑過後,他便下定決心扭頭看向薛蒙說道:“你來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