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環節是太后特意為屬意人選設計的,為的就是增加兩人表現機會,彌補一些沒有經過文官銓選渠道的不足
李大人神情蕭瑟,心死如灰,有氣無力的揮揮手,讓另兩人先去安國公女婿、光祿寺少卿黃鑑與誠國公族人、武昌府同知曾淳便分別上前,掏出陳情疏自述
有些為人厚道的朝臣暗暗感慨,一開始沒有太認真看待此事,只覺得勳戚根本不可能入選,太后的提名只當是陪襯而已事先沒人想到,居然還真要讓半路殺出的兩個陪襯入選
太后她以有心算無心,李佑真是可惜了以公心論,剩餘的三人中,李佑的治政能力應該是最強的,又是經歷銓選正途殺到這裡的只不過在人世間,正確不代表獲勝
趙天官嘆口氣,對李佑道:“該著你了”
註定要失敗的李大人拖著沉重的腳步,慢慢的又來到丹陛前方在眾人同情目光裡沉默片刻,才開口道:“臣才淺德薄,願就此讓賢,退出選官”
什麼?退出?一語驚起滿殿人,這李佑竟然也自請辭去候選人身份?
腦子慢的還在奇怪,腦子快的人已經迅想到,一旦李佑也退出,那麼本次廷推待選五人中,三個經過文官銓選的正道候選人豈不全部退出了?
而且似乎全都是因為外界壓力而被迫退出的若是在推選中,因支援不足而落選,至少也算是做到表面公平了,大家還能裝糊塗,可是現在全都是被迫退出
透過正途銓敘的候選文官還沒到推舉時,就一個個被逼退讓在還沒有開始畫題選舉時,就因為來自於皇家和勳戚的不公正因素而全軍覆沒
一場套著公平外皮的推舉,選的還是文臣中的清流官職,最後只剩下了勳戚為候選人,這代表了什麼政治意義?
金殿裡,在四十多個文官朝臣的眾目睽睽之下發生了這種事,耳光多麼響亮此時所有大臣全部不約而同的感到了羞慚和憤怒
這後果誰可以站出來負責?徐首輔和彭閣老已經面無血sè了
因為震驚而產生的鴉雀無聲環境中,李佑慨然陛辭,神容悲憤而言:“銓政乃國之重器,廷推之法,重在彙集公論,選用賢良今rì廷推,吏部銓敘備選三人,皆數罷去而聖母提名兩人,赫然碩果僅存,臣年輕識淺,不知是為正道乎?
若合乎天理正道,那官職全由聖母一人做主即可,還要公論評議作何?還要這廷推作甚?或許此乃國事傾頹衰敗之象也,我yù為此痛哭不知諸君位列廟堂,朝政若此,不能羞愧乎?”
李佑近乎放肆的控訴聲音迴盪在大殿中,那待選之人叫黃鑑的有些急眼了,對李佑斥責道:“你這是危言聳聽,居心叵測”
李佑斜睨他道:“本官yù往祖陵哭陵,也是這幾句話,你管得到嗎?”
誰聽到這句也會被噎的無語
哭祖陵的話都出來了…不遠處的許次輔暗暗苦笑李佑確實能將身上每一點優勢都發揮到極限如今天下,有幾個敢隨便說去祖陵哭陵的?
李佑起身要離去,忽然又盯住徐首輔,厲聲呵斥道:“堂堂大明,國家用你為首輔,原來都要當泥塑木偶而已眼見君上倒行逆施,卻助紂為虐,與君上合夥紊亂朝綱,而不敢有片言進諫這等首輔,要之何用?汝還有臉面立於廟堂之上否”
經李佑如此斥責,旁人忽然發現,今天徐首輔、彭閣老與錢太后居然真像是一夥的
當李佑搬出會典時,彭閣老跳出來訓斥李佑大膽,李佑勸錢太后依照祖宗法度時,徐首輔卻出面奏請錢太后不要搭理李佑干擾,繼續廷推
說是助紂為虐,一手造成今rì重大政治事故,一些也不為過
其實都知道,這兩位不見得真與慈聖皇太后一條心,但責任總要有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來承擔,雖然不見得有什麼實際用處
還有yīn謀論者暗暗分析,這一定是李佑的yīn謀李佑的心機謀算太可怕了,從頭到尾將全部人都戲耍在手掌之上(未完待續
百度搜尋泡書閱讀最最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