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於體型和慣性的原因,高速奔跑中的卡洛夫龍將彼得帶著一起朝前翻滾,壓倒了不少蕨類。
等翻滾停止後彼得從卡洛夫龍的身側爬起,它的勾爪上此時已染上鮮血,是卡洛夫龍的。
在它撲過去時利爪已經穿入這頭植食龍的體內,翻滾中更是加大了傷口面積,等停下後,卡洛夫龍已經站不起來了。
彼得起身來到這頭獵物身側,直接砍斷了它的脖子。
另外十二隻迅龍就沒彼得這麼迅速了,一直追逐了幾百米才又有獵到了兩隻卡洛夫龍。
這次收穫還算不錯,十四隻迅龍一同分享三隻兩米以上的卡洛夫龍,足夠它們吃的了。
正在進食的時候,徐東發現一頭巴氏斑龍正鬼鬼祟祟的躲在石頭後面,露出個腦袋窺視著這裡。
是血腥味引來了其他掠食者,徐東目測這頭斑龍應該還未成年,不然以斑龍六米級的體型,肯定直接上來硬搶了。
果然,當巴氏斑龍從石頭後走出,體型清晰可見,才不過五米左右。
這樣的體型面對徐東這四米的迅龍和十三隻一米的幼龍自然有點發虛。
但飢餓還是迫使它過來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唬住徐東等龍搶到肉食。
面對比自己更大的掠食者,徐東沒有絲毫恐懼,即使這具身體沒有吃過變異原核,但堪比仙丹妙藥的長生種肉和加的屬性點卻讓他不虛任何中型掠食者。
可還沒等正式開戰,這頭巴氏斑龍就倒下了。
它所處的位置是在海岸邊,應該是去吃那些被沖刷上來的海洋生物充飢的。
本來未成年恐龍的處境就無比危險,它狩獵不到足夠的獵物也只能找這些東西吃了。
可沒想到的是,掠食者也有成為獵物的一天,在它走出石塊準備朝徐東這過來的時候,一頭巨大的生物卻從大海中躍出。
一口直接將巴氏斑龍吞進大嘴,一個側身再次翻回大海,正如徐志摩詩裡寫的,我揮一揮雙鰭,不留一絲雲彩。
這頭海中冒出的巨大生物徐東之前也曾見過,是一隻接近四十米的長生種滑齒龍。
剛剛它吃斑龍的一幕真可謂是經典還原了BBC紀錄片的烏龍場景。
雖然它吃的不是美扭椎龍而是巴氏斑龍,但好歹也是屬於同一科的近親。
BBC1999年的紀錄片《與恐龍共舞》中將滑齒龍模型做成了25米長,這就十分離譜了,要知道滑齒龍的體長也就7到10米。
不過主要是當時科學家將一截蜥腳類恐龍的尾部骨骼化石誤認為滑齒龍的脊椎骨,而得出體長約20米的估計。
BBC就認為還存在更大的標本個體,所以在紀錄片裡出現了25米的滑齒龍。
在這個存在傳奇生物的世界,滑齒龍別說二十五米,長到接近四十米也不奇怪,直接吃掉岸上的斑龍更是輕輕鬆鬆。
低調,基操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