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衝鋒而來的小迅龍,利氏竊肉龍扭過身將側面對準敵人,尾巴左右擺動著,表示自己不好惹。
面對第一隻衝來的小迅龍,它揮動自己的尾錘就朝著猶大砸去,不過卻被它靈活的跳開了。
憑藉著強大的腿部肌肉和更長的踝骨,小迅龍一躍跳到了利氏竊肉龍的背上,抬起爪子就朝竊肉龍的背上刺去。
“叮~”
勾爪並沒有洞穿竊肉龍的背甲,畢竟也是甲龍目的成員,疊的甲足夠厚實,遠不是幼年小迅龍可以洞穿的。
剩下十二隻迅龍也陸續趕到,利氏竊肉龍那遲緩的擺尾速度根本無法命中靈活的小迅龍,它們一個個都跳到了竊肉龍背上,砍得“叮叮噹噹”卻沒辦法傷到竊肉龍分毫。
面對這樣的局面,猶大眼睛一轉有了辦法,他順著背甲滑下,開始攻擊竊肉龍的身側和四肢。
這些四足爬行動物的腹部是它們的弱點所在,但同樣也非常危險。
四足恐龍的體重往往要超過同長度的雙足恐龍,它們的四肢擺動間就能造成巨大傷害,最要命的是如果它們趴下,是掠食者根本無法承受的重。
所以很少會有掠食者去攻擊下腹,大多是在身側遊擊,刮痧,掛血。
切肉龍沒有背甲的外皮雖然也很厚實,但畢竟不是骨頭,終究還是能被迅龍的勾爪割傷的。
見這樣行得通,剩下的小迅龍也紛紛跳下,圍繞著竊肉龍的身周進行騷擾攻擊,引發了這頭植食龍的奔跑。
貌似又回到了中生代恐龍最常見的捕獵方式,只要竊肉龍支撐不住,停下來,那就是它的死期。
小迅龍們非常聰明,但經驗不足,居然差點被奔跑中的竊肉龍陰到。
這頭濃眉大眼的居然還會貓步走位,屁股一扭一扭,雖然跑的不夠快,但卻能擴大尾錘的攻擊範圍,為了避免被尾錘砸到,迅龍們只能儘量和竊肉龍拉開距離。
就這樣小迅龍們被拉遠了一些,再無法跟竊肉龍保持平行,更不用說傷到它。
在路過一棵枯樹時,扭著屁股的竊肉龍突然發力,重重一錘砸在了這棵枯樹的根部,巨大的力道讓本已腐朽歪斜的枯樹徹底倒了下來,正好落在竊肉龍的身後。
這棵高聳的枯樹倒下頓時讓它們的佇列斷成兩截,在樹倒之前跑過去的只有猶大、彼得和多默。
現在陣列段成兩截,後續的十隻小迅龍翻過枯樹還要一段時間,現在到底是繼續追擊竊肉龍呢,還是等待同伴的匯合。
枯樹這邊的三隻小迅龍再次分成了兩塊,猶大和彼得選擇了繼續追擊竊肉龍,而多默則選擇了留下接應同伴。
或許正是這一開始的抉擇,讓這十三隻從小一起長大的迅龍有了不一樣的生命軌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