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陽光照射到洞中,迅龍群又迎來了新的一天,吃過昨天剩下的肉食,成年迅龍們又要出去狩獵了。
棲息的洞穴裡就剩下一群留守孤龍與老龍們一同生活,為了便於稱呼,徐東給十三隻小傢伙都取了名字。
不再是之前的龍一龍二之類,他決定玩點惡趣味,使用十三使徒的名字給小傢伙們一一命名。
其中與徐東最親近的那隻,徐東給它取名猶大,將惡趣味玩到了極致。
山洞裡很多幼龍都比外來的十三幼龍要大,作為外來者,十三幼龍顯然還有些怕生,但表現出來的氣勢卻遠超這些比他們還要大的孩子。
徐東高喊一聲便要帶著十三幼龍們出門,不過卻被另外的老迅龍攔住了,它們朝著徐東又喊又指,想要表達外面很危險,不要帶小龍出去。
對於這些老龍來說,經歷過數十年風風雨雨能活下來,代表著它們都是迅龍中的佼佼者,它們太清楚野外的危險了,小龍如果走失,那大機率就是死亡。
所以為了小迅龍們的生命安全,它們禁止所有幼龍出洞。
正所謂關心則亂,它們就像那拄著柺杖攔著大門不讓孩子出去的老祖父,出發點是為了孩子的安全,但溫室中的花朵註定無法長成參天大樹。
徐東的教育方式就是在保證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們發揮自己能力的極限。
這十三個小傢伙吃過長生種的肉後,潛力非常巨大,徐東想要將它們培養成迅龍一族未來的頂樑柱。
在和老迅龍們一番“友好”的洽談後,他還是帶著小迅龍們出了洞,畢竟是赤龍一族的始祖,經歷過幾千萬年風風雨雨,他發威的氣勢可是連赤鱗飛龍都能嚇到。
這次徐東帶著十三隻小迅龍出洞歷練,他選擇的目標是長度兩米的利氏竊肉龍,如果光聽名字一定會認為這是隻中小型掠食者,但其實這貨就是個吃素的。
最初未注意到牙齒,將其誤認為吃肉的恐龍,但當化石處理後才發現這丫居然是植食龍,但按照古生物界的規則,命名後就無法更改,於是這名字就這麼記錄下來了。
類似的還有揹負了偷蛋之名卻不偷蛋的竊蛋龍以及明明是鱷魚之前淡水扛把子,兇猛掠食者的植龍。
親眼見到外貌的徐東當然不會搞錯,利氏竊肉龍屬於甲龍亞目,相比曾經的腿龍,這貨在疊甲上更進了一步,頗有些像後世的犰狳,距離經典的甲龍形象就差了個反甲。
利氏竊肉龍雖然小,身上也沒有反甲突刺,但並不是好獵殺的恐龍,它的尾錘已經演化出來,只是沒有甲龍那般碩大,但被砸一下40還是要的。
以幼年迅龍這體型,一錘下去砸碎全身骨頭絕對是沒問題的。
徐東向它們交代了下對付利氏竊肉龍的注意事項,特別是那尾錘,讓幼龍們格外注意。
相比以前的小迅蜥,迅龍要更加聰明,徐東和十三幼龍的溝通十分順暢,它們都對利氏竊肉龍的尾錘提起了重視。
或許是根植在體內的掠食者基因,讓小傢伙們對狩獵都非常興奮。
面對這從未見過的巨大對手,它們也沒有恐懼,猶大率先衝了出去,它是十三幼龍中最強壯的一隻,同時也是最信任徐東的一隻。
既是在衝鋒中,它也牢記徐東囑咐,時刻注意著利氏竊肉龍的尾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