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與唐離兵戈對峙,劍拔弩張。十萬火急之下,唐靈兒代表家族,向朝廷借錢。沉重的家族使命,終於讓她低下高傲的頭顱。
可是,當一百億現金落入她手,她又變了, 恢復成往日那個不可一世的唐王妃。指望她能像個小白兔似的乖巧,只有兩個字“做夢”。
透過這次利益交換,唐氏家族也做出了巨大讓步。最起碼他們認為是巨大讓步。秦王因此獲得梁州的那片洞天福地,而這為秦王的統一大業打下基礎。
秦王的總總佈置當中,最看重的還是火銃軍。面對這些軍閥,還是要在武力上戰勝他們, 才能讓他們屈服。
一百億可不是小數目,透過這件事, 秦王在清化坊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實,自從恢復親王身份開始,就沒有人再輕視蘇御,但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捧得如此高。
唐恂、唐寬這樣的長老,見到秦王也都變得恭順有禮。他們也都知道了秦王的長遠計劃。或許唐恂早就知道,那一定是唐振告訴他的。
常言說,不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別人。只要你告訴一個人,全天下就都知道了。但這句話只適用於街巷。到了頂尖高層,每個人的肚子裡都藏著很多秘密,直到死也不說。因為錯說一句話,都有可能給自己或自己的利益集團帶來巨大損失。
所以在高層,秘密是能得到保證的。比如後世,檔案館裡封存著海量的秘密, 普通百姓知道幾許?
除非秦王與唐氏鬧掰, 那另當別論。不過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秦王與唐氏越來越緊密,已經不大可能鬧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成為利益共同體。而這也是孟氏和西門氏早就預料到的,所以他們絕不允許秦王登基。
“稟太后,秦王來了。”
“今天讓他多等一會兒,我要換個髮型。你先把皇帝抱過去吧。”
大興皇帝一天天長大,他生於天賜十年臘月二十,今年四毛歲,二週歲。小東西越來越活潑,看他心智,隨他娘了。
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這小東西也不得病,指望他夭折,恐怕指望不上。那就必須持續控制皇宮,決不允許皇宮培養勢力。
不過,蘇御還是蠻喜歡這小東西。
他從小兒沒爹,他還知道秦王是他父皇唯一同父同母的親王,所以與蘇御很親近。如今他能亂跑,每次見到秦王來後殿,他都笑嘻嘻一路小跑過來,張開小手, 讓皇叔抱抱。
就說蘇御這人, 天生招孩子和小動物喜歡,說到底, 還是他的愛心變成了魅力。小孩小動物見到他,覺得他這人沒有威脅。這種氣質是從由內而外產生的。
秦王一下子花了一百個億,把修繕黃河水道的錢都給撥走了,這件事一定要向幾位重要人物說一聲。首先是賢王,其次是張雲龍。至於其他人,蘇御懶得去說。
雖然不說,可賬目上的巨大虧空,還是被御史發現。
好幾十名御史暴怒而起,怒不可遏,咆哮金鑾殿。因為秦王給出的理由不能讓他們信服,首先他們不支援唐振攻打長安。就算打,那也是門閥內部的事情,朝廷給他拿什麼錢?
就算拿錢,需要一百億?
也不知是哪個傢伙經過一番推算,說這些錢夠打十次長安。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御史們嚎啕大哭,說大梁朝要亡啦,就毀在攝政王趙御手裡啦。云云。
秦王硬著頭皮捱了三天罵,以為這陣風就過去了。可到了第四天,還有不要命的御史組團來罵,秦王忍無可忍。
拉出去,打!
一口氣打了十八名御史,可這幫玩意兒是打不服的。
打完,他們還罵。
秦王實在沒轍,就來找太后商量。
“都砍了吧。”
小寡婦嫌孩子吵,讓孫不媚把皇帝抱走,她懶洋洋倒在榻上,不懷好意地說了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她剛來後殿時看起來心情不錯,她換了新發型,坐在榻上,不時按按這裡,攏攏那裡,就好像在照鏡子。可秦王沒理她這茬兒,然後她就躺下了,看起來不大高興。
她說,把那些御史都砍了,秦王冷眼盯著她。
她不知收斂,又道:“這幫御史實在是討人厭,就應該效仿武烈皇后(陳太后),把他們的腦袋砍下來。這樣朝堂就安靜了。”
秦王依然冷眼。
說話時,她頗顯得意,似乎是在說,本宮坐鎮金鑾殿時,就沒有御史敢罵我。
之所以御史不罵她,是因為那三百御史都是她的人,而且她的鬥爭一直沒停止過,那幫御史就是她豢養的一群朝堂噴子,是專門幫她吵架的。如今那三百御史都被秦王打發走了,去往各縣當學政。
雖然遠離朝堂,可那幫傢伙還是不老實,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經常給攝政王上表,抨擊各種所見所聞,牢騷滿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