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是任何人都有的,不管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然而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方面有缺陷或障礙的人,他們對人際關係中的某些交流是持牴觸情緒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他們怕過多的語言交流會觸及他們靈魂深處的較為陰暗的一面。在一般的情況下,他們都希望將自己的不足之處巧妙地加以“深埋”、偽裝,用故作鎮定的若無其事來掩蓋心中的恐懼和不安。有時倒寧願自己是一個啞巴,或者你是一個啞巴。沉默者在他們當中倒是普遍受歡迎的。
因此,在這些朋友面前切勿“當著跛子面前說短話”。
其二,是怕蓋子被揭開後引起他人的輕視,有明顯身體缺陷的人最忌恨別人直視著他又問個喋喋不休。他在尷尬之餘也會對你心存憤恨的。在這些朋友面前也不要表現得過分同情,那同樣會令他“很受傷”的。他會有一種弱者的感覺,一種必須依靠別人才能獨立於世的心理壓力會令他抬不起頭來。
那麼,到底如何說話才能讓他們接受你呢?
1、首先要互愛。
像往常一樣,中午午餐,我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麵條。剛吃了幾口,這時進來一男一女。男人有一隻眼睛看不見了,身後揹著一把二胡;女人是個盲人,在男人的牽引下,摸索著坐到我對面的椅子上。
他們不像夫妻,也不像兄妹,倒像一對關係密切的朋友。
男人說:“咱們可是說好了,今天輪到我請你。”
女人說:“你口袋裡沒多少錢了吧?”
“那也夠我們吃兩大碗豆花米粉的。”男人說。男人將二胡靠在牆角,衝店員叫了聲:“大碗豆花米粉,兩份。”
剛坐來來,男人又起身去拿筷子,順便付了錢,又向店員說了幾句什麼。
一會兒,米粉上來了,卻是一大一小兩碗。男人仔細將豆花弄碎、拌勻,然後將大碗遞給女人。
女人吃了兩口問:“你呢”?
“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夠了。”
我有些吃驚――
“這種不是大碗的。”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小孩忽然說。他一定以為,這個叔叔弄錯了,卻付了大碗的錢。
中年男子並沒有抬頭,繼續低頭吃著。
“叔叔,你吃的這種不是大碗的。”小男孩以為他沒聽見,重複道。
中年男子慌忙抬頭,衝男孩擺擺手。
“多嘴!”小男孩的母親厲聲呵斥。
“本來就是嘛。”男孩一臉委屈。
正吃米粉的女人停下來,側著頭仔細辨別聲音的方向,她的臉輕輕地抽搐了一下。
吃完米粉,他們攙扶著走出了小吃店。
我被這一對盲人朋友感動了,默默地走在他們後面。
“今天吃得真飽。”男的說。
女人沉默了一會兒――
“你不要騙我了,你吃的是小碗,你一直瞞著我。”女人失聲哭了起來。
“我不餓,真的不餓,你――你別這樣,路人看了多不好――”男人有些手足無措,拿了張皺巴巴的紙遞給女人擦淚。
我看著他們,淚水溢滿了眼睛。
身體有缺陷的朋友,獻出你的愛心,在他們的感動中,心與心的距離便自然地縮短至零。
2、其次是互助。
我先接著給你講第一小節未講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