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九百五十五章 掃盲年:識寫退稅

第九百五十五章 掃盲年:識寫退稅 (第1/2頁)

面對把禿孛羅的請求,朱允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點頭答應:「以和為貴,互通貿易,當為大明與瓦剌之未來。內閣可與安樂王等商議,擬定文書。」

與歷史上的城下之盟、歲幣盟約不同,大明與瓦剌的盟約,是瓦剌出於族群存亡擔憂的請求,是大明出於戰略考量作出的重大決策。

瓦剌主要勢力範圍在杭愛山附近,位居西域之北,要想實現西域大局的穩定,瓦剌是繞不過去的。出兵直接打?

眼下徵西大軍環控整個西域,力量早已攤薄,加之阿爾泰山冰雪覆蓋,不利行軍,即使是翻山越嶺找馬哈木去,馬哈木也很可能會謝絕會客。

若是朱棣強行要和馬哈木見個面、吃個飯,馬哈木估計是會打包好鍋碗瓢盆,上馬跑路。為了吃一頓飯,朱棣估計追個一百里,也未必能追得上……

何況徵西大軍不可能一直留在西域,開春之後便會返回,後續絲綢之路、西域治理,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此時與瓦剌達成和平盟約,對於西域的大局是有利的。

從戰略層面上來看,有些時候解決問題的並不只有戰爭一條路,大明需要的是邊陲穩定,並不想要杭愛山,瓦剌想要的是貿易,並不想要大明江山。

一拍即合,盟約誕生。

朱允炆與把禿孛羅用印,一份《大明與瓦剌和平共處盟約》便正式生效,耐人詢問的是,這一份盟約有著明確的時間期限,只有短短五年,即自建文七年一月一日開始至建文十二年一月一日結束。

把禿孛羅很想將時間提升到十年,卻遭到了朱允炆的婉言拒絕,並希望五年之後把禿孛羅可以再一次來京師,續上五年盟約。

五年,是朱允炆留置的視窗。

且不說五年之後大明會不會對瓦剌動手,就說五年之後把禿孛羅、馬哈木、太平這些人還在不在,如果一口氣簽了二十年,結果不到十年馬哈木等人掛了,上臺的又是一個野心勃勃,積蓄力量想要南下的,大明直接撕破協議不好看,坐著等他準備充足,多少又有些白痴。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的道理朱允炆還是明白的,給瓦剌一個五年盟約,也是在警告瓦剌,莫要在背後搞小動作,小心盟約到期之後收拾你們。

把禿孛羅無奈,但也相當滿意,至少為瓦剌爭取到了五年的和平時期。只要沒有大明的直接威脅,那瓦剌便可以騰出精力來對付韃靼,鬼力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韃靼的阿魯臺,這個人陰險狡詐又頗有能力,不解決他,瓦剌很難崛起。

這一次捱了一刀,說不得完全是壞事,至少為瓦剌贏得了喘息。

翌日。

琴島水師東征對馬島大捷的訊息便傳入京師,陣斬萬餘倭人的訊息竟然在京師沒有掀起多少浪潮,就連做生意的商人也只是輕輕哦了一嗓子,繼續做自己的買賣。

水師大捷那不是應該的嗎?

打的是倭國,小國,有啥值得慶賀的,你看看人家徵西大軍,打的是最強大的騎兵,直接消滅十五萬大軍……

建文六年終於走到了最後,在除夕傍晚,朱允炆出現在通濟門外,對無數的百姓、行商喊出了建文七年的施政方略,就兩個字:「掃盲」。

建文七年,是掃盲年。

朱允炆已經不耐煩層出不窮的白蓮教問題了,百姓需要識字,需要明事理,需要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絕對不可以做。

掃盲是一個很困難的事,百姓家白天忙碌,到了晚上好不容易休息休息,你現在說要去識字,學拼音,那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沒精力,也沒心思啊。

老百姓嘛,就種地而已,你皇帝要讀書就讀書去,幹嘛非要讓我們所有人也讀書,這玩意又

不是鋤頭,開不了地,鋤不了草。

但朱允炆已經下定了決心,掃盲必須進行,命令解縉為掃盲大隊長,楊士奇為副隊長,在大明領土上掀起了一波規模浩大的掃盲運動。

為激勵百姓識字,朝廷破天荒地開了一項政策:識寫退稅。

在夏稅、秋稅上繳時,只要一戶戶主及其妻子,能唸對隨機抽取出的字句,同時寫出自家姓名、稅目詳情,朝廷便可酌情給予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退稅,你之前繳納了四百文,現在退你四十文。

只有關切百姓自身利益,他們才可能願意去識文寫字。四十文錢不算多,但對尋常百姓家而言,這筆錢可是夠吃好幾天的,晚上沒事少做點床上運動,一起學點阿啵呲嘚不好嘛。再說了,人家都領了退稅的錢,就你幾家沒有,丟不丟人……

國慶日,京師更是熱鬧非凡,無數商人拼了命的吆喝,晝夜忙碌著,繁茂的商業帶給了京師更多的人氣,南京外城已出現了十幾座小鎮。

使臣朝賀結束之後,戀戀不捨地離開京師,同時帶走了豐厚的貿易品,與大明再一次的和平保證。

最新小說: 三國之霸楚大業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誰接頭 大唐:開局擺地攤賣面膜 明末梟臣 非正常三國 燕鳴初啼 貪財不好 揚鋒漢起 西北三義士 穿越後撩完天師惹王爺 第一昏君 大秦:說書雪中,始皇給我打賞 爭霸:開局召喚許褚 皇后今日侍寢嗎 我爹是袁術?可我想當曹賊 娘娘拉仇恨的姿勢帥爆了 鵲踏枝 人在大唐,浪到飛起 燕不棄紅塵 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