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生死戰鬥,生死邊緣走一遭又被治好,對他們未來的武道之路,有極大的益處。
幾個孩子懂得感恩,就很好。
當然,如果是夏詠初的親生兒女,他肯定是捨不得這樣做的。
這是雙標,沒錯。
夏詠初只是修士,又不是聖人,雙標就雙標吧。
等到四個孩子全部恢復得差不多了,到夏詠初屋裡來,夏詠初才一一點評他們的表現,又對他們接下來的武道修行進行規劃。
每個人條件不同,性格不同,當然不可能用一個模子來教他們,必須因材施教。
雖然他們都不是天才——但在夏詠初丹藥的堆砌下,現在他們都是一等一的天才!
體質,靈韻,仙資,悟性,統統四星半。
如此天才,怎能不認真地教!
夏詠初好歹也有過不少宗師(開脈境)的手下,指點他們這些小屁孩還是沒問題的。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們的進步飛快。
等他們全部完成臟腑的修行後,就開始轉修夏詠初的《長春功》,準備築基。
其實如果丹藥管夠,夏詠初有把握在一個月之內讓他們完成築基。
而且其實這些基礎的丹藥也不貴,每天給他們嚼糖豆一樣吃都沒問題。
不過夏詠初還是希望他們在修行過程中,能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領悟,所以沒有給他們兌換太多丹藥,讓他們慢慢修行。
至於夏詠初自己,這段時間已經在那個坊市出沒多次。
自稱“韓立”,號“造化齋主人”,結交了一些散修朋友,三不五時地聚會交流。
在聚會中他顯露了一手煉丹術,在陣道、煉器方面也略懂,只隱瞞了自己其實也善於製作符籙。
修為馬馬虎虎,還過得去,但對修仙技藝多有涉獵——這就是“造化齋主人”的人設。
漸漸的,這個人設已經樹立起來了,無人懷疑他的身份來歷。
不時有人找他談玄論道,委託他煉製丹藥,甚至邀請他探索遺蹟。
夏詠初在瓊明幫,名為供奉,實則為太上幫主這類的存在,根本無人能約束他。
不用和任何人打招呼,想走就走,項浦也無可奈何。
這段時間裡,瓊明幫四處擴張,又招攬了兩名開脈高手,不但徹底鞏固了“臨瓊府第一幫會”的地位,更是隱隱能和臨瓊府本地一些別的門派相抗衡,成為臨瓊府舉足輕重的武林勢力。
而項浦也有所精進,但讓他絕望的是,哪怕他進步了,依然難望“韓供奉”的項背,只能收起一些小心思。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過去,四小已經完成了築基,並且重新開始修煉武道,再次利用武道手段來壯氣、壯竅。
“我覺得這並不是無用功,”夏其平向義父描述著自己的體會,“雖然進步不多,但比起剛剛完成築基那會兒,肉身肯定是有一些進步的。要說比例的話……大致強了一成吧。”
夏詠初沉吟著。
他給這些孩子提供的武道功法,雖然不是絕世功法,但也算是人間頂尖的了。
在透過修仙功法完成築基,提升了身體素質之後,又重走武道之路,會提升一成左右的肉身實力。
這個比例,不算高,似乎有些不划算,畢竟也要消耗時間和精力。
而提升的幅度,又很小,僅僅一成而已。
要知道,好好練習一門法術,認真錘鍊自己的護體罡氣,帶來的提升都要比這大得多。
何況,修士到了神通、金丹境之後,對肉身的重視性,遠遠不如對神魂的重視性。
不過如果將眼光放長遠,以百年、千年的目光來看,不以神通境、金丹境為最終目標,或許這些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呢。
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把你的詳細體驗說給我聽。”夏詠初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