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在朱瞻基的扶持下,坐了下來。朱瞻基將秦睿報復胡良的事情一一道來,惹得胡善祥一陣哂笑。
“沒想到這個三弟,居然還是一名才子!詞是好詞,就是詞名有些荒唐了些!”看著那首《木蘭花令》,胡善祥也有些哭笑不得。
“秦睿就是一個孩子,玩性太重!好好地一首詞,敗在了他手裡!善祥如果你想看,我就讓他再寫兩首給你看看!”朱瞻基知道,胡善祥喜歡詩詞,這也是他對太孫妃位子的尊重。
朱瞻基其實更加中意孫氏,也就是《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原型。孫氏在12歲就入宮,被太子妃養在身邊,孫氏和朱瞻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但是在為朱瞻基選妻時,朱棣接受了司天監的建議,胡善祥更加適合未來皇后的位子,所以孫氏就成了嬪,胡善祥就成了太孫妃。
朱瞻基無奈也只能接受朱棣的安排,畢竟自己的前途還在朱棣手裡攥著。他對胡善祥更多是尊重,對孫氏倒是真的喜愛。
胡善祥的表現中規中矩,幫助朱瞻基管理府內之事和眾嬪妃,舉止端莊、溫順大氣,有一代賢后的風姿,朱棣對這位孫媳婦很滿意。
“我看不一定,這詞名啊,三弟恐怕是故意的!”胡善祥倒是一眼就看穿了,如果秦睿在現場,一定給胡善祥跪了。
“他就是故意的,一天到晚沒個正形!”朱瞻基倒沒放在心上。
三人又聊了一會,胡善祥就起身告辭了。
“胡良,你親自去一趟涿州,將這封信交給秦睿,讓他幫我出一個主意!要快!”朱瞻基在胡善祥走後,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胡良。
胡良現在特別想離開這個是非窩,聽到朱瞻基安排任務後,恨不得插上翅膀飛走。
話說秦睿開啟了兩地生活工作模式,為此秦睿斥巨資打造了一輛四輪馬車,帶轉向結構的那種四輪馬車。
四輪馬車在中國早就存在了,只不過一般四輪馬車需要多匹牲口驅動,但中國幾個封建王朝都缺牛缺馬,沒辦法大規模推廣而已。
秦睿倒是想把彈簧鋼搞出來,問題他不知道里面的配比啊,想做減震至少得再過個三五年,才能研究出來。
外部沒辦法減震,只能從內部想辦法,秦睿用牛筋做了一張臥榻,稍微能減輕一些震動。
跟隨秦睿的,還有六個學生和宋三二,是秦睿從100多人中挑出來的,屬於那種踏實肯幹,有想法的孩子。
人聰明一些固然是好,但是肯幹事的是秦睿的首選,這次倒不是讓他們去幹活,而是去學習,秦睿決定每次都挑選一批人跟著去工部學習一下。
治國,理科才是王道,孔夫子那套只適合於修身,內聖外王那是糊弄鬼的!歷史是個小姑娘,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打扮他。歷朝歷代都是以孔老夫子為尊,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是按照《論語》去治國的。
孔孟之道,對於帝王來說,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指責別人;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廁所裡的紙。中國歷史上有幾十個盛世、中興、之治,但是那些都是對帝王、對王公貴族、武勳文臣,乃至士紳來說的,這些盛世、中興、之治從來不是對百姓的。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所言非虛!秦睿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海坤,你的基礎太弱了,要跟幾位師兄多多討教一下,抓緊時間補上來,要不恥下問……”躺在改造好的臥榻上,秦睿開始唸叨起來。
海坤,是宋三二的新名字,秦睿覺得三二這個名字太隨意了,和朱五四、朱初一一樣隨意。所以將自己後世的名字,送給了宋三二,現在他叫宋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