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立生祠之事,老奴也是到京城之後才知道,本來想空下來時,去跟秦睿商量,讓他拆除,只是一直無暇脫身。”武英殿的暖閣中,鄭和站在御階之下,因為鄭公祠牽扯到他,他得為自己辯解一下。
“大伴安心,朕並不是對立生祠之事存有戒心,大伴去東洋尋回高產糧種,有功於朝廷,有功於社稷,有功於百姓,此事秦睿不做,朕也會做。”朱棣坐在一張暖榻上,放下手中的奏摺。
“那陛下為何將秦睿下昭獄?”鄭和一臉疑問。
朱棣從暖榻上下來,穿上御靴,開始在暖閣中跺起了方步,“秦睿此子做事天馬行空,總是喜歡別出機杼,這次搞這麼大的事情,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肯定是蓄謀已久。”
聽了朱棣的話後,鄭和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秦睿做事確實不拘於形式,總有奇思妙想。想必這次的事情,他有深意,也未可知。”
“如果他事先稟報給朕,朕也會支援。可他偏偏跟朕作對,挑了個朕大祀天地的日子,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朱棣此時已經消了怒氣。
“秦睿應該不會如此吧?老奴跟秦睿接觸過幾次,你說他懂得多吧,他那些雜學知識,老奴都是聞所未聞;你要說他懂得少吧,什麼經史子集、禮法,他是一問三不知。也不知道他是裝瘋賣傻,還是真不懂。”鄭和這是有意在給秦睿暗中開脫,畢竟秦睿給他建了個生祠,投桃報李而已。
“他是真不懂!”聽鄭和這話,朱棣笑著說道,他在秦睿身邊安插的人,把秦睿的一舉一動都彙報給他,秦睿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很清楚。
“那陛下為何將秦睿下昭獄?”鄭和聽了之後就不明白了。
“朕就是想給他個教訓,不能讓他養成目無朝廷、目無法紀的習慣,否則朕不知道對大明來說,秦睿是禍還是福?”朱棣對秦睿充滿戒心,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作為皇帝,自然要用臣子的才能,來治理江山維護統治。
秦睿的所作所為,朱棣還是很滿意的,他改良了火藥、銃管,修建北平城,回收寶鈔豐裕國庫,穩定了寶鈔的幣值,還製做速效救心丸,在秦睿的指導下還找到了新糧種,這些可以說對大明益處多多。
但秦睿不按規矩出牌,無異觸及了朱棣的逆鱗,規矩很重要,歷朝歷代為什麼重視“禮”?禮部還成為六部之一,僅位於吏部和戶部之下。原因無他,禮就是規矩。
君王有君王的規矩,宗室有宗室的規矩,勳爵有勳爵的規矩,文官武將有文官武將的規矩,百姓有百姓的規矩。
打破規矩就意味著禮崩樂壞,大家就會有樣學樣,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聽了朱棣的話,鄭和也就不說什麼了,但還是請旨進昭獄,探視秦睿,朱棣允了。
秦睿被錦衣衛帶走,最慌的顧青雲,幸虧秦睿被帶走之前,讓顧青雲不要慌,什麼話也別說,什麼事也別做,就在家等著。
顧青雲一個女孩子,沒經歷過大事,但秦睿跟她說過家裡有錦衣衛的暗探,她現在看誰都像錦衣衛,所以只能一個人在家暗自垂淚。
顧嘉整個人都是懵的,這新姑爺先是被人捅,接著又被下大獄了,這是走了啥黴運?難道因為秦睿告訴了他,今年會試的主考?自己沒往外說啊。
口袋衚衕的一處四合院中,柳如是、梅瑾瑜、魯勝三個人。
“魯勝,到底怎麼回事?秦睿最近做了什麼,惹得皇帝大怒?是我們暴露了嗎?”柳如是面色陰沉,秦睿的突然入獄,讓柳如是覺得心驚膽戰,萬一秦睿在北鎮撫司受刑不住,將柳如是、梅瑾瑜供出來,那多年來的佈局就付諸東流了。
“大小姐,事發太突然了,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皇帝突然將秦少下獄。”魯勝也是覺得這事中透露著古怪,想了一下之後說道,“我覺得我們沒有暴露,如果我們暴露了的話,皇帝應該將我們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