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誒,常太醫,我聽說這段時間一直是由你為皇后娘娘診脈,在你看來,皇后娘娘這身子可還穩當?”
常太醫是從三品官職,坐在他上首的,約莫是個正三品,也不知他從哪裡得來的訊息,知道近期都是常太醫在為素婉診脈,因此在眾人之中,倒也算尋了個準人問話。
“娘娘鳳體安康,所以龍嗣之事啊,你們著實不必擔憂…”
只是,常太醫話未說完,一旁另有大臣便迫不及待地辯駁起來:
“那為何娘娘如今已然入宮四月卻還未傳出任何喜訊?”
“這個嘛…凡事是要看機緣嘛…”
議論到素婉身上,可就不僅僅是朝中大臣,連帶著那些臣子夫人也紛紛加入了戰局。
八卦往往在婦人當中傳播更廣,所以大臣們以素婉肚子說事,那些夫人則以日常八卦相互議論。
要說大臣們的口舌之爭,還算維持君子之風,所以一人一句,羅素尚能分清哪句話出自誰口,但這些婦人便有所不同。
她們一開口,全殿都是她們的叨咕聲,羅素只能聽清她們大致議論的內容,卻無法分辨聲音來源究竟是哪——
“我早就聽說了,這皇后娘娘在後宮當中,一點都不受那位的寵愛,要等她生出嫡子,只怕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可不僅僅無所出這麼簡單,月前那件事你們聽說了沒?就是德妃娘娘的事…”
“是啊是啊…這件事我也聽說了,據說是有人買通了德妃娘娘身邊的大宮女,在日常取暖用的木炭裡面加了麝香,差點害得德妃娘娘龍嗣不保…”
“何止如此,我還聽說啊,這事跟那位可是脫不了干係…”
“誒,你們說的那位究竟是誰啊?”
“還能是誰,就是那位唄…”
聽到這般混亂的說法,羅素額上幾乎要劃下幾道黑線來,不過要說這也當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般的訊息傳播速度及效率,難免讓羅素相起現代人談愛情的時候總說的一句話“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想來這些長舌婦人對八卦的熱衷總是能夠打破世間常規定律吧。
“不是吧…我原來可是聽德妃娘娘的家裡人說,那位性子溫善,柔和賢淑,且行事天真良善,怎麼可能會作出這般事情…”
此話說得倒算中肯,畢竟,若不是因為素婉行事太過天真良善,也不至於落到今日如此地步。
“呵,有古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嘛,德妃娘娘這不就是受了輕易信人的苦楚。
伴君近十年,如今紅顏見老,好不容易熬出了頭懷上這麼個寶貝皇嗣,一世的希望,差點就如此生生毀在她手中…”
與前一人不同,如今這話裡面可聽得出是滿滿的酸臭味,說到底不過是嫉妒素婉身處皇后之位罷了。
“可我聽說太后早已將此事查清,此事實是因為被人陷害啊,至於禁足,是因為她自請廢去封位…”
這人的訊息,大概是所有人裡面最為靈通的。
不過,自那天事發,武睿便已經吩咐下來,對素婉自請廢后一世,所有人必須三緘其口,違者死罪論處,看來,這後宮當中還真不乏為了傳八卦連命都不顧的。
“這話你也信,對外肯定不會說是她下的手啊,否則皇室難道真不要臉面了不成?
不然你覺得,她身份如此尊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不受寵,在宮裡也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何要自請廢去封位?”
聽到這話,羅素心下只想冷笑,在場百位大臣夫人,興許只有這位,對素婉的惡意最大吧。
別人說的事實盡皆不信,卻偏信自己心中生出的萬般惡意揣度,果真可恨!可恨至極!
…
“要我說,這皇后娘娘,不如是廢了更好…”
一番嘈雜的議論之後,終是有個大臣,怒而一語擲地,說出了他們最終的目的,一時間白瑞陣營當中的諸多大臣自然紛紛附和其語:
“是啊,皇上既不願提及太子之事,皇后之事總是可以提的吧。”
不過,與武勳之事大有不同,這次不等他們雙方爭吵至一個白熱化的地步,武睿已然是先一步諷刺地開了腔:
“這情狀著實稀奇,平時朕問諸卿有無治理水患天災的良方,諸卿多啞口無言,無人自請,如今提及朕的家事,你們倒是一個接一個,著實活躍得很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