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需要十幾年,而辭掉它只需幾分鐘就夠了”,李士才說道,
王豫林彷彿第一次認識他一樣。
李士才用了10年時間晉升為斯坦福的正教授,人到中年卻決定改變職業路徑,辭去終身教職,與學術界告別。
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
李士才:“一直以來,內心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東西,總是悵然若失,現在我知道了,缺少的是對祖國的回報,缺少對自己求學時期信念的堅持,缺少直接幫助同胞的成就感。”
王豫林沒有再勸解。
趙元稹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了過來,接過話說,“中國需要海歸,海歸更需要中國。”
“老趙,你……”
趙元稹:“豫林,你該回去看看了,即使不回去工作,四處走走也好,大陸這些年變化挺大的。”
三人是多年的朋友,雖然關係一般,卻彼此瞭解。
王豫林問:“那老趙,你講講有什麼變化。”
趙元稹想了想,隨口道:“出國時,中國還是腳踏車上的王國,現在汽車時代早已開啟了,91年,我乘火車從北方到南方,花了44個小時,那個時候廁所是大家爭搶的地方,很多人只能睡在車座底下,現在從杭州到北京,高鐵只需要5個小時。”
王豫林無法想像這種變化,“工作呢,和這裡有什麼不一樣”
趙元稹想了想,給出一個字,“快!”
“快”
趙元稹點頭,“對,大陸的公司,業務跑得非常快,上線一個產品後,要立即根據使用者的表現進行調整,他們叫做小步快跑,要實現某個功能,通常是一拍腦袋,明後天就要上線,連夜開始軟體攻關。”
王豫林不可思議地說道,“但技術不可能幾周就有變化。”
趙元稹點頭,“對,如果完全聽命於業務團隊,技術團隊就會淪為工具性的存在,所以這個過程,每天都有衝突,不斷地爭吵,相互磨合。”
王豫林難以置信。
趙元稹扭頭對著李士才說道,
“老李,你要回國,超人是最好的選擇,關總雖然年輕,但眼光、格局不輸於扎克伯格,絕對的天才少年,對行業有自己的判斷,在技術上投入很大,你知道,我們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機器學習研究院。”
李士才點頭,語氣溫和,“好的,以後請多多關照。”
趙元稹沒想到這麼順利,愣了一下,哈哈笑起來,“好你個老李。”
說服一個後,趙元稹興致勃發,準備再接再厲,
“豫林,我剛剛回國的時候並沒有這麼樂觀,今天還真的是越來越樂觀了,什麼是最好的工作,每天早晨起來想的第一件事情是去辦公室,那就是最好的工作。我現在一般是清晨四點半起床,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之間離開公司……”
聽著趙元稹的敘述,王豫林本來堅定的信念也開始動搖起來。
或許,國內也沒有那麼差。
超人的宣講團成員開始四處出擊,尋找合適的機會一個個公關。
在之前的接觸中,誰動搖、誰堅定已經有了大致的判斷,這個時候需要再添一把火。
有時候一丁點的變數就能攪起狂風巨浪。
對於死硬派,巧舌如簧也沒用。
對於搖擺不定的人,稍加勸說,就會天平傾斜。
這個時候,關煌反而閒了下來。
該說的他已經說到,該做的早已經做了,身份在那裡,不能太過咄咄逼人。
看到許馨雨孤零零站在一邊,有點心疼,
“是不是無聊”
許馨雨搖頭,“沒有,很有趣的,剛才我還見到了授課教授,不過,他不認識我。”
關煌調笑,“那是好事,要不然說起功課來,就有點尷尬了。”
“討厭”,許馨雨嬌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