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因為對沖壓機床還不夠了解,定裝金屬子彈很難大規模生產。
後來張榆他們採用了加厚子彈殼來達到能夠反覆使用的方案。
於是新明帝國第一種金屬子彈就這樣定型了,樣子和後世子彈差不多。
底火採用了將火帽直接塞在彈殼底部凹槽內的擊砧上的方式,並且可以反覆使用。
至於子彈的發射藥和彈頭如何填裝……玩過軟彈槍嗎?
這種子彈就是張榆根據軟彈槍子彈的原理研發出來的。
把現在的紙殼定裝子彈底部咬個口子後,直接塞進金屬外殼裡就行。簡單實用到讓皇帝陛下差點流眼淚啊。
原以為他們會根據這支軟彈槍復原出…咳咳,研發出真正的子彈呢。
沒想到張榆他們因為考慮到要給萬歲爺省錢,於是弄了個過度型號出來。
不過用來射擊這種子彈的步槍,他們做出來了三種。
&n1853步槍。
這是出於節省考慮,改裝一支步槍遠比重新生產便宜且快速的多。
第二種是全新仿製(劃掉)…設計的毛瑟98K外觀的步槍。
這種步槍沒什麼說的,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靠著彈橋一次性裝填五顆子彈了。
還有一種是裝在獨輪車上可旋轉槍管的步槍。
並且是根據李明啟隨口提出的那些改進方案,採用了手柄來轉動槍管射擊的初級連發槍。
說白了這種步槍和1862年,大慈大悲的加特林醫生髮明並且投入量產的‘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差不多。
都是把多根槍管“捆”成一圈,然後透過曲柄搖動圓筒旋轉,讓各槍管在旋轉中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作。
雖然這柄槍還充滿了瑕疵,漏氣、卡殼、槍管因為後坐力而小幅度偏移等等缺點。
但還是被張榆等人帶到了李明啟的面前。
看著這款更加賽博風格的多管步槍,李明啟感到一陣牙疼。
這幫人怎麼就和多管步槍槓上了呢?
別看後世加特林非常普遍,但是一戰、二戰的時候,這種多管機槍被更好用的機槍取代了。
一直到大容量電池普及之後才重新煥發青春。
李明啟可不想將來自己的軍隊出去戰鬥的時候,打著打著還得給機槍更換五號電池。
這實在是太違和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