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中能夠給出的技術就是電場磁場這種區域性的控制方案,跟康碩想要的單個細胞獨立控制相去甚遠。
這樣的方案國內外都在嘗試,已經很多實驗室都有相關的案例了,事實證明效果並不理想。
“那如果這種細胞本身就有通訊和資訊處理的能力呢?不依靠外界就可以自主操作?”
康碩腦子裡突然冒出來這樣一個想法,把他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
“不過,似乎並不是完全不可行啊!”
康碩又自己檢視了科技手札對於“輕反應”的描述,根據描述,這種反應是廣泛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間的,只是某些固體單質或化合物的效應更為明顯罷了。
當初之所以選擇矽片做混沌晶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和現有的半導體體系相容。
為了在光刻之後的矽片上進行混沌注程,做既能進行快速運算又能進行智慧決策的複合晶片。
“如果用細胞作為載體進行混沌注程,把每一個細胞都做成一個微晶片,奈米機器人集體就是一個微晶片叢集,這樣的話……”
這個想法從康碩的腦子裡一冒出來,那就徹底停不下來了,這事兒如果真能成,那可能就不僅僅是奈米機器人的事兒了。
具有資料儲存、資訊處理、和智慧決策等各種能力的仿細胞微晶片如果能真的在人體內執行,那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就完全不可預料了——整個人類的歷史程序都將有可能被改寫!
“小餛飩小餛飩,我們的混沌實驗室建設的怎麼樣了?預計交付時間是什麼時候?”
康碩徹底不淡定了,迫不及待的想要驗證一番自己的想法。
“預計交付使用時間是2022年8月,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這些資訊全都在小餛飩的資料庫裡儲存,它立即回答。
“有沒有辦法加快?”康碩問道:“這時間也太長了。”
“僅從技術角度分析,似乎沒有了。土木工程師已經二十四小時在工地了,白天帶著工人做主體,晚上親自監工搞內部佈置。
“而且實驗室的潔淨度要求非常之高,生物安全的要求也極高,似乎並沒有趕進度的空間。”
康碩本想說讓土木老哥再加加班趕趕工什麼的,一聽他們現在已經二十四小時住在工地了,話到了嘴邊也沒說出口。
他相信,只要他開口,這工期肯定還能再壓一個月。
眾所周知,土木老哥的時間真要擠,一天能擠出三十六個小時來,現在才二十四小時,還有百分之五十的提升空間呢。
不過想想,土木老哥也確實有點兒慘,康碩就再選擇去壓榨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