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整理了,歷史上所有小冰河期時的記錄,再加上宣部的人,著力的宣傳這一方面的知識。
怕是大明剛剛安穩下來的局面,又會被有心人給利用,從而掀起另外一支農民軍這樣的人禍。
大明實際上,並不是看上去的這麼平靜。
總會有人吃飽了撐的,想要做出一番所謂的‘大事業’。
而自古以來,所有的‘大事業’,都沒有比造反更好的了。
“三四十年?”
崇禎一陣頭痛,這才多少年,往後的時間還長著呢。
難道要把應對天災這一項,專門列出來,形成一個新的部門?
“是啊,還有三四十年。”
想到這裡,李長庚也是無語,幾百年來,所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的天災,時候都集中在了崇禎這一朝,如實別的朝代的話,怕是現在已經烽煙四起了。
“大明有沒有能人預測的出來,地震什麼時候會發生?”
本來崇禎還天真的以為,大明今年會好過一點。
之前出現的幾個喜訊,瞬間就感覺沒啥意思了。
李長庚苦笑道:“皇上,即便是有,也都是騙子,道院的人可是研究了許久,都沒有好辦法可以提前發現地震的跡象,最多就是能夠在剛剛地震的時候,立刻發現地震的位置。”
崇禎也覺得自己剛剛的說法,實在為難人,就是後世的那麼高科技的水平,都沒有辦法提前預測地震。
他現在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
要是有人真的能夠解決,肯定是騙子沒錯了。
畢竟,要是此人真的有本事的話,早就名揚大明瞭,那還會在現在才跳出來說自己有這種神奇的本事。
“哎···也就現在的大明還有點家底,要不然還真就難辦了。”
崇禎也沒有好的辦法,可以在地震出現之前,就開始遷移百姓。
他覺得就算是那些歷史學的好的人,也沒有辦法記住整個崇禎年間,大大小小的天災,都在那個地方,那個時間段出現。
畢竟,天災實在是太多了。
人禍也是不少,一般情況下,能夠記住的都是人禍,天災記載的就很少,往往都是一筆帶過。
春秋筆法嗎。
總不能搞得餓殍遍野,白骨盈野,那對當時的文人,可是真的撕掉了遮羞布。
不能粉飾太平。
實際上每一個朝代,幾乎都是千瘡百孔的。
哪有盛世可言。
“家底是有一點,可這麼折騰下去,要不是有著遼東和揚州積累起來的物資,咱們這一次就真的難辦了。”
不得不說,打到一個敵人,總會有很大的利潤來滋潤自己。
若是以前,有人對他說,打仗是不用花錢的,還可以賺錢,李長庚是一定不會相信的。
然而,事實就在眼前。
史可法做了財政部的部長,在閒下來的時候,也仔細的算過。
若不是一開始有著打退建奴之後,收穫的各種物資支援,大明的物流運轉,還真的就沒有辦法瞬間組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