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的時候,道院發出來的聲音,朝堂之上,還是要仔細的琢磨一下的。
“是的,見識,在見識這一塊,大明現在,沒有一人比得上皇上。”
李定國向著皇宮的方向,拱了拱手,以示尊敬。
大明現在的制度很好。
已經能夠照顧到大明的方方面面,接下來就是精雕細琢,李長庚經過了這麼久的鍛鍊,也一直都在為了內閣首輔這一職位,做著準備。
對於李定國的說法,沒有人不承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於此同時。
就在御書房中,崇禎也在接見李長庚。
已經快要崇禎十年了,再有一年的時間,李長庚也要從內閣首輔的位置上退下來,另選賢能。
“高句麗的國主李倧,已經向大明發了十七次國書了,都被劉興祚給攔了下來。”
劉興祚攔下了國書,同時也給他發出而來訊息。
只要崇禎,朝廷,接不到高句麗的國書,那麼就不需要去看高句麗國主李倧的委屈。
仁義,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虛偽。
在大明想要高句麗的時候,國主李倧就算是再謙卑,也不過是一盤菜而已。
“現在建奴已經退縮到了毛憐衛,高句麗也就對大明敞開了大門,只要越過鴨綠江立刻就能夠佔據平襄。”
崇禎指著地圖。
說著大明現在佔據的優勢。
高句麗在很早之前,被倭寇打了一次,接著被建奴的阿敏帶兵,連續打了兩次,最後袁可立他們又上去打了一次。
短短的十年時間。
遭受的戰爭創傷,早就讓這個國家,到了搖搖欲墜的邊緣了。
現在大明的軍隊,只需要進去輕輕的一推,高句麗很快就會變成大明的一個諸侯國。
“時間和優勢都在大明,所以朕希望你在退下內閣首輔的位置之後,可以前去高句麗,把當地的民生治理起來,算是朕對自己孩子朱慈照一個成年禮。”
送禮都是送東西。
到了崇禎的口中,就是送一個國家。
崇禎的大兒子,朱慈烺已經是大明的太子了,田妃的兒子朱慈照,也不能給的東西少了。
李長庚站在原地,微微低著頭,心中卻是波瀾一片。
分封要開始了?
原來是這樣的分封法,把周圍的小國家,全部打趴下,換成自己的兒子來做國主。
辦法是個好辦法。
就怕皇上的兒子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