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的話,讓袁可立的腦海裡,立刻就有了一副無邊無際的大名地圖。
上面有山川河流,也有大海之外的國都。
星星點點的大明百姓們,居住在其中繁衍生息,彷彿天上的星辰,映照在了人間,放眼望去,敵人早就做了土。
莫名的,袁可立為很早之前百姓們受到的罪,感到一陣心酸。
若是此前的大明,能夠像現在一樣,何至於被天災給拖得快要垮了,若是認真說起來的話,似乎天災還比不上人禍來的慘烈。
十州,十二州······
大明的疆域,往後到底會有多大?
一時之間,袁可立都在疑惑,他是不是要做夢了。
良久才道:“我原以為李大人是要做蕭規曹隨的治政理念,看來是老夫膚淺了。”
大明的一切,都已經在李長庚的時期,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只要不走彎路,一直貫徹下去,遲早會迎來史書上那些文臣們最嚮往的盛世。
不過,看樣子,皇上不甘心蹉跎歲月。
李定國似乎也不願意停留在原地,李長庚打下的基礎是很好,可能夠更上一步,為何要堅持原地踏步呢?
“袁老謙虛了,我只是見識多了一點而已,除此之外,在謀略方面是比不上你老的。”
李定國說的是真話。
若不是他在皇上的御書房,見過大明地圖之外,還畫了很大的一塊空白,上面還填寫者什麼新大陸之類的話。
他怕是也會小心翼翼的,按照李長庚定下的路子,繼續往下走。
等到大明發展到頂峰的時候,整個大明的內部繼續內卷,反正歷史上,這種事情也是一直都在發生。
“見識嗎?”
袁可立若有所思,大明能夠走到今天這個樣子,崇禎的功勞功不可沒。
彷彿皇上每走一步,都會踏在一個很奇妙的時間節點上,還會不顧一切的,做著在大多數人看來,要斷了大明根基的事情。
當年,把朝堂上的大臣們,全部都送去修路是一件事。
後來的道院,就是另外一件事。
在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幸災樂禍的看著,皇上要把大明給折騰沒了的時候,卻忽然發現,少了他們這樣的儒生。
大明反而給站起來了。
這個就讓人很無語。
就是許多儒生們,想要說幾句怪話,酸話。
都不知道該如何說起,難道要說,朝廷清理蛀蟲不對?
那些蛀蟲應該都拉去砍頭,不要留下送去工程隊勞改?
怕是這話說出來,那就是把皇上和百姓們當成蠢蛋。
崇禎對袁可立的印象,就是崇禎的那種風起於青萍之末的見識,總是能夠從一點微妙的小事,看到往後的大勢。
袁可立可是真的沒有想過,道院有一天,會真的和內閣相提並論,還有隱隱超出一籌的那種超然姿態。
雖然不入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