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是有了一個好收成,沒有了天災人禍,整個大明的所有人,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們都彷彿身上取掉了一個無形的枷鎖。
上街的人多了。
大著肚子,出門散步的小媳婦們也跟著多了。
只是百姓們對婦幼院的認可,弄得這種專門接生產婦的官辦場所,也跟著床位緊張了起來。
崇禎走在街上。
陪同在身旁的依然是袁可立。
袁老經過了一年修養,雖然身體大不如前,可也不是一般的老頭子能夠比得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上的。
“大明的人口,眼中見者越來越多了,糧食的預算,足不足以支撐這一次人口增長的躍遷?”
袁可立瞧著滿街跑的小孩子,還有撐著後腰,聽著大肚子的孕婦們。
這些都是大明的未來。
只要這些小傢伙成長起來,即便是不聰明也無所謂,只要有力氣,不是很傻,那麼都會有一個好去處。
而且要比他們的父輩們生活的好得多。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時代。
史書上都沒有記載過的好時代。
“糧食沒有一點問題,你是不知道,遼東廣闊的土地上,今年有多少收成,足夠大明的人,不需要幹活,吃一年都吃不完的量。”
崇禎是沒有想到,在關內沒有辦法提升的產量,居然在關外給提升起來了。
只能說,那個地方的土地是真的很肥沃。
雖然只能一年種植一次。
“這麼多?”
袁可立不可思議的問道,若是老人不想君前失儀的話,絕對話罵出口。
前面幾朝大臣腦袋裡裝的都是大糞還是什麼,居然把這麼好的地方拱手送人,真的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富有了,還是怎的?
難道這些人,也都是奴才命?
不給人做奴才,渾身都不舒服?
所以才一個勁的挖大明的根基,想要換一個主子?
袁可立想不明白,實際上就是已經在工程隊中,幹活了好長時間的那些官吏們,也都想不明白,當年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報紙這種東西,這些人還是能夠接觸到的。
大明的變化,他們是看在眼中。
對於遼東的一切,也都在報紙上可以找到。
這些人可從來都沒有想過,大草原每一年出欄多少牛羊和戰馬,遼東會出產多少糧食養活大明多少子民。
這些可都是巨大的財富啊。